古人说“慎独则心安”,那么怎样才算做到独处的自修之道呢?

曾国藩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情,那么自己的心情就会泰然自若。

内心常常快乐知足,宽仁公平,这就是人生首要的自强之道,最重要的寻找快乐的方子,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根本。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意思是说,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做到思想和言行举止谨慎,沉淀心性,就能在处世过程中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修身养性最难的地方就是养心,磨练心性,关键是做到“慎独”。

能在独处中不断地自我反省,做到俯仰无愧于天地,内心光明圣洁,就接近了圣人的境界,那天地鬼神也很敬佩他。

所谓“慎独”,顾名思义就是独善其身。

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即便没有任何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

自觉地坚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时时处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强大。

许多人的人生之所以一无所成,与周围人相比黯然失色,就是因为他们不讲究“慎独”。

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别人怎么样,我也怎么样,随波逐流,就越来越平庸无能,一生不成气候,做什么事情都以失败告终。

因此,只有学会“慎独”,严格自律,管控好自己,提升自己,自我强大,方可改变人生,有一番作为,功成名就。

现实生活中,那些坚守“慎独”的自我强大的法则的人,最后都变成了出类拔萃的人。

例如弘一法师,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则成一行。

演戏时像个翩翩公子;画画时开创新风,引领时代之先潮;出家修行,就成为了一代高僧。

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就在于他能严格遵守规则,绝对不违背要义,“慎独”而严以自律。

又如,中国当代作家路遥,出身贫苦的农民家庭,在 历史 的大进程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苦难。

但他依然故我,不甘沉沦,走到哪儿都读《参考消息》和励志的书籍。

以书中高尚的精神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积极进取。

后来他写了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 社会 生活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因此而获得茅盾文学奖。

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慎独”,才能心境空明,快乐自然,学习办事效率高。

不被别人所干扰,不为所得而狂喜,修一颗淡然之心,任凭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入静而智慧自生。

强大而万事能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慎独需循序渐进

曾国藩说:“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

必须循序渐进地造势,自己逼迫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为自己呐喊助威,方可有所成就。

人要与凡夫俗子区分开来,就要志存高远,高度自律。

让“慎独”不至于流于空谈,而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让“慎独”循序渐进,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每遇到了郁闷烦恼之事,就点燃一炷香,在祥和神秘、恬淡安然的氛围中。

沉淀浮浮躁躁的情绪,沉静下心来,对问题理清思路,以超凡脱俗的智慧,将问题解决掉,为其人生化解了许多危机。

曾国藩则是坚持写日记,并且公开自己的日记,让众多的亲戚朋友们点评,循序渐进,改错上进,自我鼓舞士气。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想要以“慎独”而自强,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我控制能力

从点点滴滴做起,管理好自己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绝对不自我放纵。

只有慢慢地格除自己的私心杂念,格除贪婪贪念,让内心沉静如水,清澈透明,才能做到无愧于心,自然就泰然安然。

第二,见贤思齐,向榜样看齐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做到了“慎独,”不断地自我提升,就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有自己的榜样。

平时以榜样的精神激励自己,以榜样的行为方式约束自己,以榜样的成功经验为自己指点迷津,渐渐向他们靠拢,渐入佳境,走向了成功。

第三,采百家之长

采得百花酿成蜜,自成一家,独树一帜,自然就出类拔萃,取得了成功。

许多人之所以能更上层楼,不断地做到了“慎独”,就是他们不抱残守缺。

固步自封,固化了思想,而是与时俱进,集众家之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汇贯通。

创新了许多独特的东西,就青出于蓝胜于蓝,远远地超越了别人和前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慎独修身,贵在宁静淡泊,自我清扫心地,清扫自己的世界,自我检点言行。

不急不躁,不碰不撞,遇事内心静谧如水,波澜不惊,用一颗反省自察的清静心。

去于世事纷扰中不断改过自新,自我强大,脱胎换骨,必然迎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