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华严寺的诗歌
青岛崂山,海上第一名山,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明代曾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是有名的道家圣地。
其实历史上,在崂山深处,有过很多佛家的古刹寺庙。坐落在崂山返岭村的华严寺,就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处,如今是崂山风景名胜区内现存唯一佛家圣地。其中的 华严寺 与 那罗延窟 ,成就了现在的网红打卡地华严胜境。
上篇带大家游览华严寺。此篇带你到那罗延窟,一探那神奇“秘境”。
出了华严寺,见有指示牌,标示离那罗延窟1200米。
这么近?我们甚至有点嫌路程太短,商量一路向上,再取道去白云洞。
结果走到最后才发现,这所谓的1200米,应是直线距离吧。
后来在回来的路上,也遇到好多人奇怪:咋走那么远也不到。还有女士是穿高跟鞋来的。大家可能都误解了指示牌路程。
反正最后,我们的计步器显示一万多步。
我们去时正值盛夏,但天气清爽,有风轻拂。早晨从家出发时雾蒙蒙,老公还担心我们遇雨,叮嘱带伞。
车一过仰口隧道,却是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心也豁然开朗。
游览路上,有青松绿树一路遮荫,甚至连太阳帽都多余。
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夹道迎送,空气中弥漫着山野特有的芬芳。
我想,若是学生们此刻到此一游,沁人心脾、心旷神怡等词儿,恐怕无需老师过多讲解,便可知其意。
我们属游山派,非急登山和越野跑山者,所以走走歇歇、拍拍聊聊,乐哉悠哉慢慢前行。
大约二十分钟左右,看到一方巨石在道边,这就是 鱼鼓石。 石像小山丘,或许只有航拍才能看出其全部轮廓。
巨石左转,是几方大石搭成的 石门 ,仅可通一人。现在好像巨石被挪开了。
穿过石门,才发现巨石另一面刻有 云穴 二字。
云穴 ,意为高山上的深洞。可这里的深洞在哪呢?我们百思不得解。桥下仔细端详也未发现云穴。见有人在桥下泉眼汲水,以为那就是云穴所在。
直到回家后查阅资料才知,原来是鱼鼓石上有一孔,直径、深度大约为20厘米和80厘米。用手叩击,石孔就会发出一种空洞的“嘭嘭”声,余音萦绕10余米。酷似道士敲击鱼鼓之声,所以名之为鱼鼓石。
光绪年间,青岛平度人王松翰游至此,闻鱼鼓石妙音如仙乐,故易名“云穴”。可当时我绕巨石转了一圈也没发现啥呀。
之后再次游时,我们特意叩击了一下,果然余音萦绕天际,天籁奏响。
桥上拍照留念。忽然发现身后背景,乃崂山经典风景之一。据说 崂山矿泉水商标 就是取景此处。只是天旱,没有泉水从石上流下。
过了小桥,离那罗延窟应该不远了吧?1200米路程应该早就到了呀。
管他呢,还是观景吧。谁说走路不观景?既然游山,自应缓行遍览。
抬头看看这山,像啥?同学有的说像一巨蟒在吞噬什么,有的说像一头伏狮。大家端详一下,感觉像啥?
崂山奇石随处可见。再看看这山,是否像群佛聚首?
再看看这处的石头,难道弥勒佛跑到此处仰卧乘凉?
此段山路陡峭,我们都走得气喘吁吁。但如此走走歇歇,看看山石逗逗趣,不觉也就到了那罗延窟山脚下。
晓和姐妹们快速冲了上去,松儿老公、也是我们的义务司机兼摄影师张和我特意缓行,大声招呼他们到洞口抢镜头。
那罗延窟,我们来也!那罗延窟,我也上来啦!
那罗延窟 ,本意为 一朵开在九天云外的莲花 。
《华严经》这样描绘: 东海有处,名那罗延窟,是菩萨聚居处 。处,指处所。
入口处有 简介。
最奇异的是,洞的顶部有一浑圆而光滑的洞孔直通天空。天光由此投入洞中,使洞中分外明亮。
传说很久以前,这个洞并没有上面直通天空的那个巨孔。那罗延佛在此洞修炼成佛后,凭着巨大的法力,将洞顶冲开,升天而去。这才留下了上部通天的圆孔。
而地质学家们研究,那罗延窟这个洞穴的形成,是亿万年前的古冰川时期遗留。
我们准备往上攀登。壁上有花垂下。爱花的姐妹们招呼我先别着急攀爬,回眸一笑,虽没有百媚生,却也花下自陶醉。
看看松儿这“爬姿”,就知其有多陡峭。几乎是直上直下,只有几个凿出的孔洞可以落脚。
这幅图可看清那些直上直下、可供手攀脚蹬的小孔洞。
还是我们的黎同学最勇敢。她站的那地方,我刚刚爬了爬试了试,太陡太滑,而且很高很陡,爬两步都腿哆嗦,我没敢再爬,还是负责给勇敢者拍照吧。
下图是站在窟里向外望去所看到的景致。像不像在宝瓶中观世界?
此情此景,让我们约略感知,当年那罗延佛、憨山大师等在此修行,到底是怎样一种体验,又是怎样一种心境呢。
如今的那罗延窟又是怎样的模样?且看下回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