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诗句分析

很多读者认为“林妹妹”是《红楼梦》里最小心眼儿的一钗,但我却认为她既智又仁。

说她“智”,是因为她小小年纪就有着远超同龄人甚至成人的心智。林黛玉六岁入贾府的“不敢多走一步,不敢多说一句”体现出她敏锐的洞察力,让我不禁感叹“这个女孩太有分寸”。正是因为她拿捏住了这个“分寸”,她才能不管是在张扬骄傲的王熙凤还是沉稳端庄的王夫人面前都处变不惊,用不动声色的表情、安然镇定的姿态,宛如座屹立不倒的山一般守护自己的尊严。真正的智者更是“不伐善,不施劳”的,在海棠诗社拟诗时,她以不变应万变。在众人都或紧张想诗句、或下笔写诗时,她只默默赏花,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但她并非无感。她会在香火燃尽的最后一刻从容不迫地题完自己的诗,不能说是最中规中矩,但却别具一格。在白云苍狗、世事变迁中静守住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像一座山般沉淀自己的智慧。

说她“仁”,是因为她有颗包容天下万物的慈悲心。林黛玉自身弱不禁风,却会在花落之际、在乍暖还寒的春风中荷起花锄、埋葬花魂。因为她有着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及欣赏,才会对美好事物的逝去感到惋惜和遗憾。而她若缺“仁”,就不会对这些感伤落泪,落下疾根。黛玉是天上的绛珠仙子,尘世间的烟火气息一点都不适合落在她身上,她倾尽一生似乎就是为了尝尽人间的美好及偿尽泪债。她的心是包裹在玫瑰棘刺下的柔嫩花瓣,因为太过柔软,才会筑起一道坚固的墙,用刻薄犀利的语句来守卫她只为一人开放的心门。她会吃宝钗的醋,但对于袭人、妙玉,却是从不计较,她对副钗的柔情不是出自高她们一等的优越感,而是对独立个体的尊重。黛玉是个性情中人,敢爱敢恨,虽无法做到像宝钗一般得到所有人的欢心,但对于对她好的人都会给予发自内心的理解与关怀。小心拔掉黛玉身上的刺,会发现她柔软的心轻轻一碰就会化作一滩水,而这些水在不理解她的人看来,是泪、是矫情,在知她、懂她的宝玉、紫鹃看来是珍珠,是她剜空生命也谱不完的心碎挽歌。她哭不是想给众人施压,而是她本有伤害别人的能力却只蓄起来折磨自己。那一滴滴嗔恨的泪,是她身为绛珠仙子对人世怜悯的圣水,是仁爱、是慈悲。

山既可以为人遮荫,也会阻碍他人;水既可以替人解渴,也会淹没他人。于我而言,林黛玉就是一座登不了顶的“沙之山”,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永远未读,永远待读。她自然也有“不仁、不智”的一面,但在此刻,她只是我的山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