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杀之气的诗句

8、《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已42岁,此时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悦之情。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7、《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全诗最后两句,前面借酒浇愁,写自己的苦闷心情,苦苦寻找着出路,虽然前方道路坎坷崎岖,但是李白是什么样的人?能难倒他吗?他积极入世的强烈愿望和强坚毅力,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坚定信心。

6、《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句的意思是: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这是全诗最后两句,诗人在长安的三年十分郁闷,为什么郁闷呢?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返回东鲁家园,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这两句也是他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这句是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读者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4、 《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人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既是猿啼,又何尝不是自己内心的呐喊呢?!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3、《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过去)游维扬,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

2、《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用《庄子》典故,夸剑之锋利,诗未言杀何等样人,不过所谓侠客,总是杀不义之人,为人报仇之类,可以说是杀气腾腾,肃杀四方!它与后面的一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一起来看,高度概括了侠客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的高尚人格。

1、《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首诗其实不是李白写的,而是好友杜甫写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也许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上船”表现了李白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

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这也与前面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形成了强烈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