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业的个人成果

1、《寻梦者之歌——从抒情主人公形象看戴望舒诗歌的内涵》,《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5期。

2、《论朱湘的诗歌世界》,《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5期。

3、《中国现代新诗比喻现象考察》,《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

4、《诗歌与现实》,《文艺报》2000年12月。

5、《一颗为我们遗落的明珠——丽尼<梦恋sonnet八章>解读》,《名作欣赏》2001年第6期。

6、《新时期穆旦研究述评》,《云梦学刊》2002年第1期。

7、《1994年以来新诗流派研究述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8、《朗诵诗理论探索与中国现代诗学》(2万字),《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 第5期。

9、《反叛性策略:一种危险的诗学思路》,《理论与创作》2003年第10期。

10、《从施蛰存向老舍致敬说起》,《中华读书报》2005年1月26日。

11、《诗人徐迟:积极前行途中的犹疑与反顾》,1万2千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2期。

12、《中国新诗的流派》,《年轻人·中学生读本》2005年第9期。

13、《郁达夫<迟桂花>给予<边城>的启迪》,《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4、《当新锐批评家开谈常识》,《新京报》2006年3月1日。

15、《<孤独者>新解》,《鲁迅世界》2006年第2期。

16、《让思维和心灵乘上诗歌的翅膀》,《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6年第6期。

17、《论孙玉石先生的<野草>研究》,《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8期。

18、《飞扬的激情和充沛的想象:纷飞战火中的“恋歌”——彭燕郊小诗<恋歌>解读》,《名作欣赏》2007年第10期;

19、《在异国,因女性美而来的感动、寂寞和惆怅——读茅盾的散文<邻一>》,《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

20、《萧红和张爱玲:文学天才的两种境界》,《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4日。

21、《新诗的大众化和纯诗化问题》,《文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2、《最初的,往往也是最好的——读杭约赫<最初的蜜——写给狱中的M;>》,《中国现代诗导读(1937—194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3、《启示,来自自己小世界之外的生命——读杭约赫的<启示>》,《中国现代诗导读(1937—194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4、《我们时代的诗歌状况》,《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18日。

25、《文本之外的边城》,《名作欣赏》2008年第11期。

26、《当代成长写作中深潜的诗意和忧伤——论韩东长篇新作<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3期。 《新诗的大众化和纯诗化》(独著),29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