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案# 导语《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要人物

 1、出示长征系列图片,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 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出示课文中对老班长的描写: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 明确:外貌描写 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生命的英雄。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人物,齐读课题(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4、回顾自主学习的方法:文章读薄、重点读厚、主题读透

 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将文本读薄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我们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之前,先来将这些词语读准确: 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 3、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就是去烦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结: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以老班长的外貌为主线,将重点读厚。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①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②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③小结: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①看到的老班长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请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图片理解困境)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地?

 ④正当老班长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望外?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一忧一喜之间,你看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啊!(板书:尽职尽责)

 4、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①是什么原因,老班长的笑容收敛了?他在担心什么?仅仅是担心他们不喝吗? 是啊,还担心他们没有体力支撑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啊,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②当他看到我们吃完,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又是一忧一喜,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板书:舍己为人)

 5、第四处:这鱼汤,他自己有没有喝过一口?我们来看看,老班长最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出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板书:忠于革命)

 6、结合板书小结: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二)感受其他描写,加深体会

 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动情地和同桌相互读一读,再来感受老班长这份深深的爱。 预设以下几个方面。

 1、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6、7、8自然段) 为什么让你感动?是啊,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你能用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吗?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2、老班长严厉劝“我”吃鱼汤。(21、22自然段)

 ①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

 ②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出示老班长的语言描写: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脆弱。)重点体会:最后这句话,以及“严厉地”,暗示小梁,要他记牢“*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从中感受老班长崇高的牺牲精神。感受老班长的心情读老班长的语言描写。

 ③ 我明白老班长的苦心,即便是我喝下鱼汤“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3、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出示第28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想到的还是3个小战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③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复述板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尽职尽责)

 四、品味“金色”,将主题读透

 1、引读最后一段: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擦干了眼泪。

 2、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你说,这鱼钩不就是班长生命的象征吗?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平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3、回味质疑: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了吗?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五、读长征诗,总结全文

 这不是一枚普通的鱼钩,万分沉重。这鱼钩,是是一种深深地怀念,还是一份革命的力量,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呀!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用一首我们学过的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一起来缅怀他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尽职尽责 老班长

 舍己为人 金色 鱼钩 忠于革命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 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的内心的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 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红军战士忠于革命的精神, 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 程中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 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并预习课文。

 2、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景渲染

 1、学生背诵*的《长征》诗。

 2、学生自由谈谈长征。

 3、简介作者。

 4、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课件展示)

 1933 年 10 月,蒋介石调集 50 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 剿” ,由于中***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 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党中央*放弃中央革命 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是世界军事历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 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 感人故事。 本文讲述的就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

 a、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有感情的多读几遍。

 c、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 ,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可是作者为什 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

 2、班级交流。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1、学生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旁边简单的记下 自己的感受。 谈话:作者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呢,要想使故事精彩,必须抓住细节来描 写,以及一个个动人的片断。

 2、全班交流。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述。

 3、小结:班长正是按着指导员的要求去做的,在精神上给予战士安慰和鼓 励,就像“上级” ,在生活上时时处处给予关心,就像“保姆” “勤务员” 。

 4、再次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表现。

 四、品味“金色” ,升华情感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 了, 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 托。 他永远的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 曲的鱼钩。课件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话。

 1、指名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指导朗读。

 五、音乐渲染,深化主题

 作者要用鱼钩表明自己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 也想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们为 了革命事业的成功, 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贵品质。作为新 世纪的少年, 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们的优良传统,那么让我们用歌声许 下我们的誓言。

 六、复述课文

 以讲解员的身份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注意讲解要点。

 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的方法。

 2、注意把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 产生***鸣。

 板书设计:

 15 金色的鱼钩 关心同志 老班长

 舍己为人 忠于革命

篇三

 教材分析:

《金色的鱼钩》是北京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悟描写人物言行、外貌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对人物品质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想象、朗读,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老班长的高尚品质。

 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通过重点的词句体会与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也引导学生发现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色和用词的斟酌与准确,以便于在以后的习作中能够借鉴。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四、五年级,学过不少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丰碑》、《马背上的小红军》和《草地夜行》等等,所以,这段历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

 通过前一阶段教学方面的观察和交流,学生很喜欢学习故事情节比较生动的课文,而这篇课文恰恰就是这样的,所以学生会非常喜欢去读课文。但要想在读中去提高语文素养,还需要老师在其中适当地引导、点拨。

 教学目标:

 1、能够从课文对老班长多方面的描写当中体会到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

 2、理解文中的三处外貌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情节。

 教学重点:

 体会老班长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革命责任感和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外貌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红军过草地时,炊事班长接受上级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最后自己光荣牺牲的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老班长,踏着他的足迹,重温曾经在草地上发生的感人至深的一幕又一幕。

 二、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品质

 1、自学自悟人物品质

 师: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并思考: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2、用不同的线形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后出现})

 师: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根据我们以前的学习经验,你认为这样的文章要通过什么表现人物的品质或精神?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

 {先在学习的方法上,给学生一个导向。}

 师:请大家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2、小组交流,碰撞思想

 师:通过自学,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和同伴交流,赶快去说一说吧!

 (交流三分钟,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碰撞、充实、补充对方的思想和观点。}

 3、集体汇报,反馈成果

 师:我们按照课文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汇报。

 (1)“炊事班长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问题设计:

 老班长多大岁数?和你们的爸爸妈妈年龄差不多,你们的爸爸是不是也像老班长一样,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布满皱纹”和“两鬓斑白”这两个词的描写,让我们觉得老班长像多大岁数的人?

 为什么才30几岁的人,却有着5、60岁人的外貌特征呢?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到老班长为了革命的事业费劲了心思又操劳过度,因此呈现出未老先衰的迹象。}

 (2)“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问题设计:

 为什么用“嚼”这个字?说明什么?

 从皱紧眉头和硬咽下去,你能体会到什么?

 我们平时谁也不刻意地去咽鱼骨头,但是却都有被一根鱼刺扎到的经历,想想当时的感受,怎样?老班长是生咽鱼刺,说说你的感受。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老班长此时吃的东西是极难下咽的。}

 如果你是小梁,看到眼前的一幕,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所以,作者也感觉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这是什么样的感受?

 (一方面是老班长的感觉,他也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是看到老班长为他们受苦,心里很痛苦。)

 {引导学生体会到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表现是交替描写的。}

 读到这里,你脑中浮现出什么画面?用词或词组来概括。

 {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书:老班长 硬咽鱼刺 我 针扎喉管)

 能否带着你的体会把这一段描写来读一读?

 (指名读,自由读)

 {指导朗读。}

 (3)“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儿似的,沉重极了。”

 问题设计:

 老班长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只露出了一丝笑意,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体会老班长此时内心世界的变化,进一步认识到他一心为他人的好品质。}

作者已经知道了老班长的秘密,他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这个碗真的有千斤重吗?

 为什么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板书:老班长 严令喝鱼汤 我 心情沉重)

 你能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4)“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我们扑在老班长的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问题设计:

 为什么自己奄奄一息了,还不肯吃?说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已经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但最后还要说:告诉指导员,我没完成好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是什么样的胸怀?什么样的品质?

 如果你是作者,但到这样的老班长,你的心情怎样?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更好地体会“我”此时的心情。}

 (板书:老班长 垂危让鱼汤 我 极度悲痛)

 读出你的感受。

 4、体会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师: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发现文章中有几次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请你们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这篇文章中的外貌描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写人文章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一般写人文章的外貌描写都是对人物外形的刻画,而这篇文章中的外貌描写则是为了更好地凸显人物的品质,)

 {通过和一般写人文章的比较,认识到外貌描写不仅能够准确地描述出人物的外形,还能为突出人物的品质服务。}

 (1)开头的外貌描写,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是一位饱经风霜的,饱受艰苦的革命斗争历练的可亲可敬的老战士

 (2)“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严峻一词说明老班长的命令是不可更改的,布满红丝说明日夜为我们操劳而得不到休息,体现了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友,没有自己。

 (3)“老班长虽然瘦的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我们。”

 和开头的外貌描写进行一下对比,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老班长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所以他终于支持不住,在水塘边昏迷不醒了,说明这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强撑,是什么使他超越生命的极限,一直坚持走到接近草地的边?你能体会到什么?

 我们不难看出,外貌描写不仅仅能够直观地描述一个人的外形,还能对凸显人物品质起到辅助作用,你们在写记人作文中也可以借鉴这种写法。

 5、回顾感动的场面

 师:这篇文章句句感人,字字动情,字里行间渗透着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选择课文中令你感动的情节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组内互读或者指名读)

 {指导学生朗读。}

 6、理解“金色的鱼钩”的含义

 师:对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鱼钩长满了红锈,还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提升认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老班长这种崇高的精神,鼓舞着三个小战士,也鼓舞的所有的红军战士,相信他高大的形象也永远的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像作者珍藏这枚鱼钩一样,把老班长的精神珍藏在我们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