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不是艺术?看看这5首书法诗,自然就明白了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强盛,文化自然繁荣起来。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大有复兴之势。但是,近来关于书法的争议却是有发生。特别是一些所谓大师,推崇自创的所谓“丑书”。认为书法没有自己的风格,就算不上书法。即便《兰亭序》写得比王羲之还好,那也只是模仿而已。也有的认为,书法就是用来写字的,谈不上艺术。
其实,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书法最早只是一种文字工具,笔画结构比较复杂,如金文、小篆等等,一般老百姓压根就不会写。而且,西汉以前,造纸技术并不发达,因此,书写不是一件平常事。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到魏晋时期,汉字基本定型,而且笔墨纸砚各种工具基本具备。同时,士大夫们喜欢附庸风雅,笔力、章法、气势、韵味等等,书法的美学价值得到深入挖掘。书法开始成为独立的一门艺术。即便如此,书法依然只是在上层社会流行。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教育的逐渐普及,书法日益走进寻常百姓家。在古代,书法、绘画和诗文,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古人云“画与书法同”、“舞剑知书法”等等,都是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5首关于书法的诗,了解一下古人是如何看待书法的。
1.《题怀素草书屏风》? 唐? 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尤有墨迹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照,字字恐成龙。
怀素,是唐代与张旭齐名的“草圣”,人称“颠张狂素”。虽然历史上人们认为“草圣”是张旭,但天下第一草书却是怀素的《自叙贴》。而怀素的草书,在很多人的眼中,比张旭还要厉害。李白就曾经说过:张旭的草书,是在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后领悟的;而怀素的草书,“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可见,怀素的书法成就已是傲视群雄。韩偓这首诗,对怀素草书做了细致的刻画。不知哪来的屏风,上面分明是怀素的草书啊。虽然年代已远,但墨迹仍然入木三分。其笔势如怪石出涧,又似寒藤挂松。如果映水观看,随着水波的荡漾,每一个字就像真龙一样飘洒威武。这样的书法,难道不是艺术么?
2.《绝句》? 宋? 黄庭坚
世人但学兰庭面,
欲换风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
下笔便到乌丝栏。
世间人,爱好兰亭序。哪怕只得到其表面的成就,都需要吃一把金丹,脱胎换骨才行。谁知道洛阳这位杨风子,书法成就已然达到“书圣”的高度。杨风子,指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当时唯一的书法大家。乌丝栏,指书法遒劲,笔力挺健,手法高超。能够达到这种成就,没有天分和几十年的功夫是不可能的。
3.《送张端明赴召》? 宋 周必大
心正能教笔不欹,
古来书法独公知。
颜筋柳骨留萧寺,
总是甘棠去后思。
周必大,与杨万里、陆游、范成大等人关系不错,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之一。张端明,是南宋抗金名将张浚的儿子张枃,字定叟,很有才干。当时被召为端明殿学士,因此周必大称他为张端明。当时,周必大一***写了十首诗,这是其中之一。心正则笔不斜,这是书法的内在哲理。书法与中国其他文化一样,讲究的不是表面的技巧,而是人的内心。所谓字如其人也。“颜筋柳骨”,以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特色,来比喻书法挺拔有力,十分出众。萧寺,指佛寺。南梁书法家萧子云受梁武帝诏命,为寺庙题“萧”字,后来就把佛寺称为萧寺。甘棠,是《诗经》中纪念追思召公的诗篇。这首诗,周必大用写书法的道理,来寄望和提醒张枃,相信他能像召公一样,刚直心正,秉公办事。
4.《右军临池图》? 明? 徐庸
鼠须微纸写蝇头,
一幅千金不易求。
往事偶传图画里,
至今犹想晋风流。
右军临池,指的就是王羲之临池写字的典故。这是一幅画。“蝇头小楷写乌丝”。毛笔笔尖像老鼠的胡须一样细,在很小的纸上写下像蝇头那样大的字。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有的人,写大字容易,但写小字便难。写小字需要更加精准,稍有失误便很明显。作者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这幅画选题非常鲜明,画得非常棒。画上的蝇头小楷功力深厚,人物形象饱满形象。看画如看人,彷佛能感受到魏晋时期的风流景象。
5.《题竹兰诗》? 清? 郑燮
日日临池把墨研,
何曾粉笔去争妍。
要知画法通书法,
兰竹如同草隶然。
这首诗说的就是“画与书法同”的道理。为了画竹兰,天天临池研磨,绞尽脑汁想着如何着粉上色。其实,如果知道画画和书法相同的道理,就不必非得在这些表面上下功夫了。把竹兰当作草隶,把画画当成书法,自然画出来就很好。所以,郑板桥的《墨竹》等等,虽无颜色,一样风韵十足。
那么,什么是艺术呢?以声、色、味、形等不同的形式形象,通过让人们感受到创作者的思想,从而产生***鸣,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书法如画画、如诗歌、如舞剑,因此,书法自然也是艺术的一种,而且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应该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