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田园诗和中唐田园诗有哪些不同?

(1)内容上:盛唐田园诗多描写田园风光的优美、田园生活的温馨和田园中真诚朴实的人际关系;中唐田园诗开始转向对田家生活的辛劳的描写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2)艺术手法上盛唐田园诗多用白描的手法,风格淡雅自然,意境清新悠远;中唐田园诗则多用典型事件来反映普遍的社会现象。

以下具体分析:

盛唐: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谢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在唐代诗人中,没有哪一个人没有写出自然山水为题材的诗篇。如:王绩《野望》、王勃《山中》、陈子昂《度荆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王之焕《登鹳雀楼》;杜甫《望岳》、《江村》、《登高》;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顾况《过山农家》;张继《枫桥夜泊》;戴叔沦《苏溪亭》;储光羲《钓鱼湾》;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孟郊《游石龙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大林寺桃花》《杭州春望》;刘禹锡《巫山神女庙》;柳宗元《渔翁》《江雪》;李贺《巫山高》;杜枚《山行》;李商隐《乐游原》;温庭筠《商山早行》……唐代诗人中以山水诗闻名的人很多,但能代表山水诗成熟的,主要还是孟浩然、王维、李白。

幽居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寄情山水,一生不仕,是封建时代少有的流名千古的布衣诗人之一。李白有诗《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孟浩然乃真隐者。古代士人“达别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选择了第二条路,清心寡欲,淡泊宁静地陶醉于自然山水之中,追求诗歌的最高境界——自然美。他的诗近于陶诗,而又自有风格。“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这类气象雄浑的诗并不多见。有代表性的还是那些呈现着清寂、冷峭意境,深印着隐者情调的诗作。他诗写隐者的情怀:“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天。……”。(《秋登兰山寄张王》)他诗写田家的欢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林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清寂冷峭的意境,自然恬淡的情趣,然而掩饰不了内心的孤清和寂寞。抱卷沉思,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心高气傲的诗人郁郁独行在山道上,山风吹拂着飘逸的长衫。

王维写过政治诗,边塞诗,但能反映他独特成就的还是他那别有胜景的山水田园诗。他目睹了官场倾轧,世情翻覆,并且自身也体验到了仕途的沉浮不定后,“愿得燕弓射天将,纵死犹闻侠骨香”功业心和热情迅速冷却下来。中年以后,即抱持了“漆园非傲吏,自阙经世务。但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的生活态度,内隐外仕,选择了一条亦官亦隐的生活道路。他的山水田园诗,既是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时代思潮在诗国的投影。

王维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更多见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如:《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楼,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再如《终南山》“太乙还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入处宿,隔水问樵夫。”前一首诗,写江汉风光,运用了水墨山水的造境和运笔,大处落墨,勾勒出江汉雄浑壮阔,水天一起浮动,山色若有若无的景色。后一首诗,写终南山的胜境,意象朦胧,含蕴极富,山中的青岚叠翠,千岩万壑尽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

但是,王维诗中更多是那些带有几分禅思玄意的清逸雅致的画面,他是一位悟性极高的人,超人的才气不仅在诗、书、画多方面卓有成就,而且在参禅悟道方面,也有大彻大悟的智慧。画家的眼光,音乐家的听觉,诗人的感觉,佛家的心态,赋予他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力量,他几乎把每一项景物都注入特有的灵魂和感觉,又把自我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庄禅境界。王维的山水诗,以境写心,了无痕迹,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意外有意,韵外有致,有一种悠远的意境。如《鹿柴》、《竹里篁》、《鸟鸣涧》、《草荑坞》等。空山、翠竹、溪水、明月、花鸟……这里是一个多么清静幽美,纯洁无暇的天地,又是一个多么独立而封闭的世界。这种静谧、空灵的无人之境,正是诗化了的物我两忘的庄禅境界!

《辋川集》及晚年那些山水作品都闪耀着一种仍有的禅意玄思,显现出一种物我冥一,思索境谐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把自然吸入自我之中,又把自己的生命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无人之境”;那“青苔上的阳光、林中的明月、月下的山鸟、自开自落“辛荑花”……,它们既是外在的物象,又是诗人寂静内心的幻化。王维这类思与境谐的山水诗,不仅内涵了一种静态之美,而且显示出“澄澹精致”“深厚闲雅”的艺术特色。

继王、孟之后,李白又为山水诗开拓新境界。李白山水诗的显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个性化。山水诗本来就是诗人审美理想的对象化,是诗人心灵的外化,山水诗必然要表现诗人自我。但是在王维、孟浩然等诗人那里,自然山水画主要是他们寄托精神,消融苦闷之处所,因而,“自我”也就常常消融在自然景物之中。而在李白,自然山水不只是他寄托精神,消融苦闷的处所,更重要的还是他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天地。强烈的主体意识,使诗人“自我”不是消融隐没在自然山水画中,而是使自然积极地表现着诗人自我。他那些最有个性的诗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登高壮观天地阔,大江茫茫去不返”表现了诗人不拘捡,肆性情的诗人自我,这里自无而落的黄河,依傍星斗的庐山、飞流千仞的瀑布,都已融入了诗人狂放不羁、傲岸不群的鲜明个性。李白诗中自然山水,多带有流动飞扬、奔放不羁的特点,显示了一种动态美,与王维形成对照。

如果说,王维在静态的山水中隐没了自我的话,那么,李白则常常借助动态的自然山水而浮现出诗人自我。

以道教、道家的那种“道”的宇宙观来看待自然,自然万物不只是动态的,而且,正是这种动态显示着万物乃是有“生命”的存在。于是,诗人便能够在“天地与我弃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体验中,与那些动态的,有生命的自然万物融通相与,亲密往来了:“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白云见我去,亦为好我飞翻。”(《题情深树寄象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白云、明月、山花、清风、……都成了有情的存在,与诗人默合符契,相与往来。

物我合一的艺术思维,产生了移情作用,诗人独坐敬亭山时,留下了“众鸟高飞去,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诗篇。

李白的山水诗,还充满逍遥游的精神和超尘出世的幻想,有些山水诗,带有浓厚的游仙色彩,如《登太白山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谈,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山,何时复更还。”这里与其说是诗人在写山水,不如说是借山水而游仙。实际上李白把陶谢山水与郭璞游仙诗熔于一炉,自成风貌。

中唐:到了中唐时期,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烈也造成了隐逸之风的流行。中唐山水田园诗歌正是因为有盛唐坚实的基础和盛、中唐时期的客观条件才得以繁荣发展的。

中唐山水田园诗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是:随着盛唐后期禅宗盛行、政治形势的急转直下和禅宗思想与中国文化学的进一步切合,许多诗人都把禅宗哲学与美学引入自己的生活和诗歌中,从而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诗歌审美尺度。此时的田园诗和魏晋山水田园诗相比,在内容上完全克服了有句无篇的特点,达到情景交融、诗情与哲理的浑然一体。在技巧上使"炼意"、"炼字"与

"炼句"都统一在意为帅的整体运作中,较之以往更加精工圆熟。在审美情趣上,不仅继承发展了自然之美和平淡之美,而且创造和表现了空灵之美与飞动之美。所有这些,无不受到禅宗的深刻影响,禅宗使得中唐山水田园诗最重要的是既不否定人性又不排斥自然的思想启示,从而使诗学的审美取向发生了空前的变化,表现为出神入化的禅风、禅骨与禅趣。

中唐山水田园诗取得的另一重要成就是:清新淡雅的清远诗派的形成并崛起。由于时代的变迁,低吟浅唱取代了高歌长啸,形成了平和、淡泊之风,宁静、悠远的意境。精工细雕的语言。

韦应物是典型的例子。韦应物为官清廉、淡泊名利、向往隐逸。他的田园诗安贫乐道,风格上有一种雍和宽远之致。格局上,被称为陶的嫡传;有一种澄潺的诗风,如《效陶彭泽》。但是他之所以杰出在于,其诗在思想程度上超出陶诗,不仅有悠然自得,更多体现出了莫大的悲哀、自愧自责。如《观田家》,着力描写农民的辛苦劳作,身心同时受到剥削和压迫,整首诗体现了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柳宗元和韦应物澄潺简古的诗风颇为相似,只是他写得更为峭刻精工,题材内容也较为丰富思想程度上也更上一层。如《柳州峒氓》,写南方景色和风土人情,远胜于以往的宋之问、沈(全)期和杜审言。扩大了唐诗的创作题材内容,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少数民族生活的关心,这是非常可取的。这主要在于他士图多次受挫,形成了一种理想失落,大志难酬,前途渺茫的痛苦,他擅长从普通的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中,发掘构思淡雅的意境。在《渔翁》一诗中,他以素描的手法,用浅漠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幽雅秀美的江南水乡风光图,生动地描绘了湘江渔父日常生活和湘江周围的自然景色。这表面上看似心旷神怡、乐而忘忧,实际上这里包含了作者更痛苦的感情,诗人在这里联想到了革新失败后被贬流放的遭遇,产生了一种难以言明的感慨。这里作者以自然山水的清幽、反衬边塞的艰苦,用对江南水乡生活的向往,抒发自己流放境遇的忧愤和对污秽的官场生活的批判和否定,以此寄托他的襟怀情趣与人生观念。另外又使诗中的画境和画中的诗意在一种运动的组合中,彼此充实了对方而又更充分地肯定了自己,彼此消融了对方而又更自然地忘却了自己,使人陶醉在一片空明澄潺的天然野趣之中。

柳宗元和韦应物同为中唐清远诗派的杰出人物,他们虽同中有异,但都是对中唐田园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开创了清远诗派的新格局。

其次,中唐田园诗较之以往诗风更加通俗平易,这主要是以元白为代表。这种诗风的表现是,将眼前的景物、平常的事物、口头语平平道来。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敏锐地捕捉到早春湖景的特色,勾画出一幅生意盎然的西湖春景图。这种无名状之景,有必达之情的艺术境界。其炼钢化为柔指的艺术功力以及以通俗平易的风格表现自然山水田园浓浓的诗情画意,正是元白诗派对中唐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从而使中唐田园诗取得相应的成就。

再者,中唐田园诗对唐诗的贡献还有,形成一种语言精炼,风格清淡悠远,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浑然一体的风格。这主要以刘长卿的山水田园诗作为代表:带有浓重的时代感伤情思,真切细腻的描写、精工圆熟的格律,在中唐的田园诗中都很有代表性。还有,就是面对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弱,于是借山水田园寄兴感伤,如大历十才子的卢纶《晚次鄂州》有鲜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