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的名句

思乡的名句1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2.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

 3.明鉴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杜牧

 4.***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5.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温庭筠

 6.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李商隐

 7.莫向樽前须尽醉,与君俱是异乡人。——韦庄

 8.最怜霜月怀人夜,鸿雁声中独倚楼。——恽格

 9.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10.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1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1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1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苏轼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16.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

 1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18.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19.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20.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21.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22.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23.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24.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

 25.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26.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

 2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

 28.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29.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30.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31.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

 32.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33.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

 34.马上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程垓

 35.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

 36.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刘基

 37.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杨慎

 3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

 39.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柳永

 40.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41.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

 42.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

 4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4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45.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时。——张九龄

 4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4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48.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

 49.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50.故园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李煜

 5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

 52.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崔涂

 53.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胡适

 54.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

 55.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欧阳修

 56.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57.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

 58.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吴敬梓

 59.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60.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

 61.长相思,摧心肝!——李白

 62.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

思乡的名句2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思乡,同乡

 名句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出处

 唐?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译注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说明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是唐代崔颢所写的组诗《长干曲四首》中的第一首。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赏析

 长干行,又作长干曲,是乐府旧题,原为长江下游一带民歌,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的生活。这首古诗就为我们描述了一位船家女子邂逅“同乡”的故事。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一位家住横塘的姑娘,泛舟时听到一男子的口音,像是同乡之人,于是就停下船,天真地问一句,“君家何处住”。诗的前两句就写女子的问话,不待人回答,他就急切地自报家门,突出了姑娘的天真淳朴。“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女子不是随口一问,而是发自内心的想知道,“停船”的这一动作,就表现了这种心理。最后一句,算是对以上反应的一个揭示。她之所以这么殷勤相问,就是因为听到了乡音,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异地邂逅同乡是一件令人倍加温暖的事。或许女子背井离乡多年,没有一个可与之***语之人,她内心是孤独无依的,对自己的家乡自然也是时刻思念着的,而那位男子的乡音,正好就触发了她的乡情,无怪乎她这么急切相问了。

 小诗语言朴素自然,犹如民歌。写一个船家女子的乡情,题材新颖,格调清新,在众多思乡诗中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思乡的名句3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思乡,明月,愁

 名句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出处

 唐?卢纶《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译注

 两边鬓发斑白,又遇上三湘的秋色,望万里明月,思归心意更增。

 说明

 《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此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诗人由江西经过鄂州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云开”见喜悦,“孤帆”见悲伤,一喜一悲,跌宕起伏。紧接着描写“晚次鄂州”所见所闻。由白天的风平浪静到晚上的江潮初升,透露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两句,借景抒怀,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和彻骨的思乡之情。“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诗人的家乡在遥远的蒲州,所以称“万里”。这两句是说,诗人的愁绪已使两鬓斑白,现在又面对萧瑟的寒秋,不过是徒增了忧伤罢了;诗人家乡远在万里,他的思归之心早已飞回家乡,而身体却在渐渐远离,形神分离,独对明月,乡愁更加浓重。一个“逢”字,将诗人的千愁万绪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一个“对”字,则写出此时的孤独凄凉,唯有明月可与为伴。

 尾联抒发感慨,揭示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深化了忧心愁思,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思乡的名句4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思乡,寒食,清明

  名句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出处

 宋 苏轼《望江南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注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吧,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① 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②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③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说明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词的上片描写暮春时节的景色。“风细柳斜斜”点明春的特征,“半壕春水一城花”是作者登高所见,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将满城风光,尽收眼底。

 词的下片触景生情。“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点明登临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从这天起,要禁火三天。寒食节过后是清明,可以另起新火。然而清明正是回家扫墓的时候,作者有家难回,唯有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不要再老朋友面前思念家乡了,那样只能徒增离愁,不如点起新火煮一杯新茶吧。作者这两句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现出词人善于自我排遣的旷达心胸。作者将这种思乡之情与异乡景物结合得天衣无缝,不见痕迹,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诗酒趁年华”,作诗饮酒都要趁着时光未老啊,意谓只有超然物外,忘却尘世烦恼,抓紧时机以自娱,才不辜负好时光。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思乡的名句5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思乡,汾水,梦

 名句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出处

 唐?李白《太原早秋》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译注

 夜夜秋梦都缠绕着边区太原上空的月亮,而心却随着月光回到了故乡的绮楼上。思念家乡的心就像这绵绵不断的汾河水,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

 ① 汾水: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山西中部、南部入黄河。《唐六典注》:汾水出忻州,历太原、汾、晋、绛、蒲五州,入河。《太平寰宇记》:汾水,出静乐县北管涔山,东流入太原郡界。

 说明

 《太原早秋》是李白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的一首五言律诗。这年夏季李白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半载,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故有怀归之意。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怀乡之作。作者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即所谓“健举之至,行气如虹”(《唐宋诗醇》)。后半反复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原因在于诗人措辞设喻之新奇巧妙。

 赏析

 “梦绕边城月”,是梦境,写诗人梦中所见到的边城的明月,即太原的明月,暗示出诗人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太原而不是家乡。后半句“心飞故国楼”,写诗人梦醒之后,归思难收,虽然身在异地,但心早已经随着明月飞回到故乡的阁楼上。一个“飞”字,表达出了诗人归心似箭、望眼欲穿的急迫心情。前后两句,相互对应,一虚一实,虚实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以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两句,用时刻不停流动的汾水来比喻自己的思乡之情。汾水即今流经太原市的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悠悠”,绵延不断,情深绵绵,是说汾水日夜流动,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就像这汾水一样,时时盘绕在心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啊。水,在古典诗词里常常代表着“愁”,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张说“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悠悠”;李白又有“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水,是千古之下无数诗人凝聚而成的一壶哀愁。诗人这里以“水”喻情,含蓄中又不失自然,形象感人。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诗人一心归乡,除了因看到早秋的景色睹物思情之外,应该跟自己的遭遇也是分不开的。诗人本来是应友人元演之邀,来太原寻求闻达,可是辗转三晋,历时半年,始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的机会,遂起了归乡之意。所以诗里除了思乡之情外,应该还夹杂着一种淡淡的失意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思乡的名句6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思乡,雁

  名句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出处

 唐·杜牧《秋浦途中》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译注

 我来问一下刚刚来到寒沙安家的鸿雁们,你们来时经过我的老家杜陵一带了吗?

  说明

 《秋浦途中》这首诗写于会昌四年(844),杜牧由黄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正是凉秋九月,与“穷秋”句合,此诗似即为这次行役而发。二年前,杜牧受李德裕排挤,由比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现在又改调池州,转徙于僻左小邑间,这对于渴望刷新朝政、干一番事业的诗人来说,自然是痛苦的。他的这种心绪,也曲折地表现在这首诗中。

  赏析

 这首小诗,淡雅含蓄,意蕴悠长。“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两句对仗,于工稳中略显变化,“穷秋雨”对“一岸风”属宽对,显得活脱自然,不呆滞。“萧萧”、“淅淅”两个象声词,在这里是互文见义,即萧萧的秋雨溪风,沥沥的溪风秋雨,采用叠词,音韵流转。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两句抒情,含而不露。诗人把对家乡的思念寄托在大雁身上,不言使大雁为之传书,却来痴心问大雁:你们飞来时有没有经过我的杜陵老家呢?这真是痴语,明知大雁不会回答,根本闻不出结果,还是要这么轻声一问,足见作者旅程的孤独寂寞。无人与之话短长,只有问及不会言语的大雁。最后两句,从构思上来说,将读者的视线从眼前转向到遥远的天边,扩大了诗的空间性。从写法上来说,这是寓情于景(物),将深沉的思乡之情,通过问大雁的情节传达出来,显得含蓄委婉,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

思乡的名句7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思乡,松树,风雨声

 名句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出处

 元 虞集《院中独坐》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译注

 那绕屋而长的高高松树,总是毫无理由的迎风发声,像下雨声一样。

 说明

 元代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而愈加浓烈。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楚的心理。

 赏析

 “何处它年寄此生”,诗劈头就是这么一问,人生寄何处?这是来自于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诗人生长在江南,那江南自然是他感情最深厚的地方,只可惜,身不由己,他有家难还,因而发此感慨。“山中江上总关情”,江南的青山绿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牵动着作者的内心,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江南故土。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这两句是无理之辞,传达的是诗人那种无法排遣的乡愁。诗人乡愁难耐,无以发泄,竟然埋怨起屋边的松树了。那松树真是不解人情,它总是没理由地发出像下雨一样的风声。松树自然不解作者的愁思,它发出的声音也是自然常理,明明是风的声音,作者偏偏听起来像雨声,这松树也真是冤屈。松树“绕屋”,表明诗人居京已有多年,一年年的时光流逝,让作者心惊,以至情感异常敏感。“尽把风声作雨声”是作者的错觉,正是诗人移情所产生的作用。江南的雨声,诗意盎然,真是自然界的天籁,作者对此印象尤为深刻。当他听到北方的风吹草木声时,就联想到了江南的雨声,可见作者思乡已到痴迷的地步。同时,这句又是激愤之语,风声不该这么无赖,来家中作者的思乡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