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中的意象

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加上汉字是一种音、形、意的结合体,更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也由此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歌充满韵味和意味,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诗歌的意象上。可以说,了解诗歌的意象,是读懂诗歌的关键。参考学术界关于意象的研究,有关意象的分类,根据不同的依据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按语言分析的角度,分动态与静态意象两类;

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联觉和错觉意象。

三是从内容上分类,分自然的、人生的、神话的。

四是按题材分类,有赠别、乡思、闺怨、宫怨、边塞、山水、爱情、怀古、咏物、哲理、干谒、朝会以及社会诗、政治诗等。

五是从表现功能上看,有比喻性的、象征性的、描述性的意象。

六是从范围来看,有泛称和特称意象。泛称意象,指诗歌中出现的物象的总名,如“花”“鸟”“山”“水”,一般由单音节词构成;特称意象,使用相应物象的专名,如“梅”、“孔雀”、“泰山”、“涪江”等,一般包括单纯意象和复合意象,大都由多音词或词组构成。

观察中国古代诗人的诗歌,因为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审美思想的原因,在创作中都会有一些特别偏爱的意象。以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为例,他的诗歌中就出现了特别多的“鸟”意象。

据统计,陶渊明***126首诗,其中既有直接出现的泛称意象“鸟”(两次),也有特称意象,除了以“归鸟”为题,写了一组诗,***四章,另外,其他诗中出现了“飞鸟”意象四次,“众鸟”意象三次,还有“归鸟” “羁鸟”“晨鸟”“高鸟”“惊鸟”“失群鸟” “翔鸟”“凤鸟”“鸣鸟”“三青鸟”“奇鸟”各一次。与鸟有关的意象,也出现了“水鸥”“鸣鸥”“神鸾”“精卫”“鵕鹗”,以及“云翮”“敛翮”“翻翮”“相鸣”(两次)、“戢羽”“好音”等。总计有37次之多。

其中,陶渊明所写的与“鸟”有关的佳句更是有不少,如“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游斜川》),“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一首》),“鸟弄欢新节,泠风送余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其一),“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读山海经》其十)。

分析陶渊明诗中的鸟意象,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来看,以动态意象为主,表现鸟儿高飞、受惊、回归、鸣叫等动作或神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听觉和视觉的居多,如写鸟儿的鸣叫,写鸟儿的飞翔;从内容来看,既有自然的,如水鸥、鸣鸥,也有人生的,如羁鸟、归鸟,还有神话的,如三青鸟、精卫等;从题材来看,有山水,如晨鸟,有咏物,如归鸟;从表现功能来看,有描述性的,如飞鸟,有比喻性的,如失群鸟,有象征性的,如归鸟;从范围来看,以特称意象为主,出现于不同环境,表现出不同状态,穿梭于历史与当时。

为什么陶渊明的诗中会出现如此多的鸟意象?首先,与其隐居田园的日常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陶渊明除了短暂的入仕,其余大部分时光皆是隐居于家乡。可以想见,堂前屋后、各种树上、庭院里、山谷中、河流边,触目可及,可以看到鸟儿或轻快、或疾飞的样子,也能够随时听到鸟儿或急促、或悦耳的声音,它们很容易成为诗人表现自己生活的题材之一。其次,诗人虽然淡泊名利,但并不是一个没有理想和抱负的人,曾祖父陶侃的功业和外祖父孟嘉的清誉时时激励着诗人,或以功业垂世,或以德业烛照后人。因此,高飞的鸟儿、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常常引起诗人的暇思,成为抒发自己理想和志趣的化身。最后,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他既饱读儒家经典,对于上古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楚辞》《诗经》等历代典籍皆有涉猎,古人笔下的“鸟”意象在潜意识中也容易成为其诗中表现的对象。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陶渊明诗中的“鸟”意象既是他和谐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写照,也是他屡仕屡隐、最后归隐的人生经历和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人生志趣的反映,包含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细细辨别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