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文化的文言文
1. 形容佛珠的诗句
《诗一首》年代: 宋 作者: 方翥江出入眼昔无殊,只有人事堪嗟嘘。
权门杂沓行苞苴,屠儿贩客纡青朱。梵仪膜拜参浮屠,痴儿娇子不识忆,淫坊博塞为欢娱,金章下堂揖老胥,老胥分庭抗士儒。
身裹道衣臂佛珠,岁时入谒何易于。羊肩斗酒清而腴,酬酢偃蹇以字呼。
官家赤子元何辜,一毫枉直凭青蚨。十八年前此事无,作诗一笑君应呼。
《采珠歌》年代: 宋 作者: 张伯端贫儿衣中珠,本自圆明好。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
数他宝,终无益,只是教君空费力。争如认取自家珍,价值黄金千万亿。
此宝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从来不解少分毫,刚被浮云为障碍。
自从认得此摩尼,泡体空花谁更爱。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
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任你尘嚣满眼前,定慧圆明常自在。
不是空,不是色,内外皎然无壅塞。六通神慧妙无穷,自利利他宁解极。
见即了,万事毕,绝学无为度终日。怕兮如未兆婴儿,动止随缘无固必。
不断妄,不修真,真妄之心总属尘。从来万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
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
垢不染,光自明,无法不从心里生。心若不生法自灭,即知罪福本无形。
无佛修,无法说,丈夫智见自然别。出言便作狮子鸣,不似野牛论生灭。
2. 求翻译一下这篇古文:“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如果对佛学有兴趣看这个你会有大发现,这才是佛教终极秘密!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憨山大师言:“不读法华,不知世尊救世之苦心;不读楞严,不明修行迷悟之关键。”楞严经即是《大佛顶首楞严经》,也叫《妙法莲华王》。
法华经即是《妙法莲华经》。这两部经是一部经,是一种经,是佛教三藏十二部经一切诸经中的经王、经圣!法华楞严直接讲述了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和事实真相,让人当下开悟或者成佛。
其中,楞严经又被称作“降魔杵、试金石、照妖镜”,是所有学佛修行人的无上至宝!宣化上人也曾说:凡是有楞严经在的地方,就是佛之正法住世的地方!《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九卷讲五十阴魔境界时说:“或复令人。旁见佛土。
鬼力惑人。非有真实。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
海精风精。河精土精。
一切草木。积劫精魅。
或复龙魅。或寿终仙。
再活为魅。或仙终期。
计年应死。其形不坏。
他怪所附。年老成魔。
扰乱是人。”“又以此心。
澄露皎彻。内光发明。
十方遍作。阎浮檀色。
一切种类。化为如来。
于时忽见。毗卢遮那。
踞天光台。千佛围绕。
百亿国土。及与莲花。
俱时出现。此名心魄。
灵悟所染。心光研明。
照诸世界。暂得如是。
非为圣证。不作圣心。
名善境界。若作圣解。
即受群邪。……逢此因缘。
迷不自识。谓言圣证。
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妖魔鬼怪是有神通的,都可以变成阿弥陀佛的样子诱惑、欺骗学佛人,你能保证看到的阿弥陀佛一定就是真正的阿弥陀佛吗?你能保证看到的阿弥陀佛一定不是妖魔鬼怪变现的吗?如果没有正知正见,被妖魔鬼怪迷惑,轻则堕落为魔子魔孙,重则下无间地狱,受无量苦!醒醒吧,迷昧的学佛人!醒醒吧,不要再沉迷了!以往的学佛人,是“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现在的学佛人,又有几个有信心、有把握今生一定就能够往生呢?几乎全世界所有学佛修行人都认识的当代大德净空老法师,说过什么?他在讲《梵网经》的时候感慨的说:一天到晚,掐着佛珠念佛的人,太多了!而往生的人,实在太少了!过去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炳老就告诉我,他说我们台中莲社念佛的同修,在莲社里头登记有姓名、有地址的总***有二十多万人,往生的人有多少呢?三五人而已!如此看来,古往今来,按照所谓的“信、愿、行”去念佛,能够真正往生的人是寥寥无几啊!造成这样的结局,是没有念佛修行的人吗?还是念佛修行的人数量少,基数不够多?再或者是念佛求往生的人虽多而懒惰不精进?都不是!那是什么原因?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千百年来,有几个人认真、仔细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今天,让我来告诉大家把:是方法不对!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不对,这才是最最根本的问题!如果方法错了,就如同楞严经所云:虽终日行,而枉入诸趣!(意思是:虽然每天念佛修行,但最终还是冤枉轮回六道,脱离不了生死苦海)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净土念佛法门呢?扬汤止沸,徒劳无功;釜底抽薪,一劳永逸。这得从源头上说起。
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集道俗一百二十三人,于江西庐山建莲社,一百二十三人百分之百全部都往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东晋慧远大师,出生于山西省雁门-楼烦地区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
远公从小资质聪颖 ,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游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儒学,旁通老子、庄子等中国文化。
二十一岁那年,和弟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豁然明悟,感叹地说:“儒道九流学说,皆如糠秕。”慧远大师在初步明悟佛法之后,感觉人生苦空如梦,万法无常如露,唯有学佛修行、觉悟本有智慧,才是真正永恒不变的真理。
于是就发心出家,弘法度生。东晋太元四年(公元379年),慧远大师和弟子数十人,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见到庐山清净,足可以息心敛影,是个修行的好地方。
于是在庐山建立了龙泉精舍,在那里讲经说法,闻名四方。一日,从印度来了位高僧,他的名字叫佛陀耶舍,乃鸠摩罗什的一位师父。
在介绍佛陀耶舍之前,先稍微介绍一下鸠摩罗什。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天竺人,家世显赫,世代为相,聪明智慧;母亲则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耆婆,聪敏才高,能过目不忘且解悟其中妙义。
母亲在怀鸠摩罗什时,不论记忆或理解,都倍增于从前,甚至能无师自通天竺语。鸠摩罗什七岁随母出家,每天背诵千偈经文,***计三万二千字。
十二岁时于沙勒国无意间随手千斤佛钵。在中国弘法时,为教化众生,吞吃一钵钢针,如吃豆腐一般。
鸠摩罗什一生带领八百弟子翻译佛经无数,往生前对众人起誓:“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鸠摩罗什圆寂火化后,惟有舌头完好无损。三寸不烂之舌,证显鸠摩罗什之誓。
佛陀耶舍更是位熟谙佛法,洞彻宇宙人生万法真相的得道高僧。鸠摩罗什幼时出家,于沙勒国(中亚古国)遇到佛陀耶舍,拜其为师,学习佛法。
鸠摩罗什曾经当着众人的面说: 夫弘宣法教,宜令文义圆通。贫道虽诵其文,未善其理。
唯佛陀耶舍,深达幽致。意思是说:如果要弘扬宣讲佛法,教化众生,应该在经文和义理上圆满通达。
3. 用文言文写事物,仿《核舟记》在赤壁上泛舟,在船首坐着,与鲁直一起欣赏一幅手卷,左手亲切地搭在鲁直的背上,右手拿着手卷的首段;鲁直左手那着手卷末端,一边用右手指着手卷,一边向我说话。而坐在我右边的佛印大师很像弥勒佛祖,袒开胸襟,昂首挺胸,神情与我俩不同。他横放着左腿,而右推则竖了起来,左手扶着船,右手挂着一串念珠。
万里无云,天朗气清,我和其余四人在湖上泛舟,感受着大自然的生机,让大自然洗濯我们的心灵。
我坐在船尾的左侧,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茶炉上放着水壶,水正烧着,我怡然自得地摇着蒲葵扇,微微的清风迎面扑来,像进了世外桃源似的,那样地悠扬自在、无拘无束。我平静地正视着茶炉,听着那烧开的茶水的呼噜声,湖边的树木被风吹得“飒飒”作响,犹如一支优美的乐章;坐在我右侧的那个人,正仰视天空,右手攀着右指,右手倚着一条横木,摆着一副悠闲自在的模样,“你看,那蔚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湖水相接在一起。”他指着远方说道;流水在我们身旁缓缓流过,舟子随波向前漂浮。而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满胡须的是东坡兄,佛印坐在右边,鲁直兄坐在左边,东坡兄和鲁直兄正一起读着一幅书画卷子,原来这是东坡写的一首诗,东坡右手拿着书画卷子的开端,左手轻抚着鲁直兄的后背说:“看这一首诗,是我刚才诗兴大发所写的,您认为怎样?卤直兄,请指教指教!”鲁直兄左手拿着书画卷子的末尾,右手指着卷,感叹地说道:“啊!果然是气势磅礴,下笔如神呀,好!真是好诗!”这时东坡露出了右膝,鲁直露出了左膝,互相靠着,从衣褶上可以看出那相并的两膝;而佛印就坐在东坡的右边,他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视,神情与东坡、鲁直不相类似,横放着右膝,屈着右臂支撑着船,竖起了作膝,坐臂挂着佛珠倚着左膝,而且佛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嘴唇微微颤动,像念经似的,有一种佛家憎人的气质。
就这样,我们在悠闲的环境中轻松地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