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 十三章 张士诚与脱脱的生死存亡

张士诚与脱脱的生死存亡

这个时候初生的大周政权面临着生死存亡。脱脱连战连胜,最后围困高邮。眼看着就要把高邮打下来了,但是,奇迹发生了,或者说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脱脱被免职了,理由就是之前打下了徐州,这又丢了;平定这么个小叛乱竟然打了三个月还没完事,太费钱了。你被免职了,另外找三个人代替你领兵。诏书到了军中,有个叫龚伯的人对脱脱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况且丞相出征的时候接到过一道密旨,您现在就凭着密旨继续进攻。圣旨可千万不要打开宣读,一旦打开就大事去矣。”脱脱叹气说到“皇帝给我圣旨我如果不接受就是对抗皇帝啊,君臣之义如何保全呢”。说完,听使者宣读诏书。使者读完之后,脱脱磕头说“我水平不行,承蒙皇帝不嫌弃,委托我以军国大事,我从早到晚都战战兢兢,就怕不能胜任。今天终于能把这个担子卸下来了,非常感谢皇帝”。说完之后就和其他的将领说你们要服从命令听指挥,我先走了。客省副使哈喇说“丞相一去,我们必然会被别人杀掉的。我还是死在丞相面前吧。”说完,拔刀自尽了。脱脱被免了,全军震动,新来的三个将领根本无法统帅军队,不战而溃。

张士诚趁机杀出,高邮的围这么就给解了。史载“大军百万,一时四散”江淮的乱局更盛了。脱脱是元朝廷少见的一个栋梁,这么就被免了,过了一年又被害死了,年仅四十二岁。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很高“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极人臣而不骄。轻财货,远声色,好礼贤下士,皆出于天性。至于事君之际,始终不失臣节,虽古之有道大臣,何以过之。惟其惑于群小,急复私仇,君子讥焉。”这些话用白话说就没有味道了,还是引用古文吧。总之一句话,脱脱是元朝的英雄。

脱脱之所以有这样的下场是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直接原因。脱脱的伯父是中枢右丞相伯颜。经过一些列的政治斗争伯颜逐渐把持了朝政,擅自赐予他人爵位,根据关系好坏赦免死罪,任用奸佞,杀害无辜,并且还把持军权,府库的钱财自己随意使用,天下只知有伯颜而已。脱脱自幼被伯颜养大,他看到伯父的做派非常担忧。他曾经私下向亲父请教说伯父这么骄纵,万一天子震怒,咱们这一族人就都会被牵连(吾族赤矣。赤色就是红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被灭族)。在得到父亲的支持后,脱脱积极向皇帝靠拢,逐渐成为了皇帝的心腹,并且积极与一些大臣联络,防备伯颜。等到后来元顺帝在脱脱的帮助下驱逐了伯颜。从此,脱脱就青云直上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元顺帝对脱脱也开始有了忌惮的心里。毕竟,有伯颜的前车之鉴吗。元顺帝的宠臣哈麻尔与脱脱也不合。宠臣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迎合皇帝,他能知道皇帝想什么,喜欢什么,担心什么。趁着脱脱出征,脱脱的弟弟得病在家,哈麻尔指示御史弹劾脱脱出兵三个月了,一点功劳也没有,他还倾国家钱财为己用,朝廷的一半官员还随着他出征。他的弟弟也是不称职的,非常贪婪。第一次上奏章,不准;第二次上奏章,不准;第三次上奏章,准了。元顺帝同意削去脱脱的官职,让别的官员去接收兵权。史书上说的好像这些全是哈麻尔的错,但实际上他只是用自己的嘴把皇帝想说的话说了出来。元史和明史的列传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后来这个哈麻尔也没什么好下场。在至正十六年的时候他准备废掉元顺帝立皇太子为帝。当时哈麻尔已经当上了丞相,他回想了之前的所作所为感到很耻辱。他曾经给元顺帝介绍了西方的僧人,这些僧人交给元顺帝双修大法,元顺帝试了试,非常灵验,于是非常高兴,从此哈麻尔就成了元顺帝的心腹。现在哈麻尔觉得这件事好说不好听,既然已经当了丞相,那就要和过去严格划分界限。他义正言辞的对父亲说我门兄弟既然当了宰辅,那就要让皇帝走正道,现在我妹夫只知道用淫亵媚上,天下士大夫一定会嘲笑我们的,我有什么面目见人呢,需要除掉他。另外现在的皇帝是个昏君,不能治理天下。皇太子已经长大了,聪明过人,应该让他当皇帝,现在的皇帝退位,当太上皇。这话被他妹妹听到了,回家赶紧告诉自己的丈夫。哈麻尔的妹夫和皇太子没什么交情,害怕太子当了皇帝以后杀掉他,于是赶紧进宫告诉元顺帝有这么这么一回事,哈麻尔说您老了,该退位了。元顺帝听了大惊,说我的头发还没有白,牙齿还没有掉,怎么就老了呢?这样,哈麻尔兄弟就被论罪流放,这两人刚出京师,就被押解的人给打死了。想想也挺逗,宠臣最大的能力就是取悦别人,结果他错误的认为了自己有能力当权臣,结果就完蛋了。人那,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清醒的认知,千万不要过高的估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