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著名的诗歌理论批评观点的理论价值及其影响是什么?
翻译:诗歌创作要有特别的才能,不是只靠书本学问就能写好诗的。这特别的才能如审美直觉能力、艺术想象能力等等;诗歌有特别的趣味,不是发发议论、讲讲道理就可以成为诗歌的。这是指诗歌必须有美的形象,感发人的意志,激动人的感情,能引起人的审美趣味。
这句话出自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中国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是宋代诗学批评辨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同时显示了严羽试图在儒家理学体系之外建构诗学话语的努力,指引着明清诗学批评的基本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学批评史意义。?
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的一本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年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
严羽是南宋后期著名的诗论家,字仪卿,一字丹邱,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宁宗和理宗统治期间(公元1195年—1264年)。因为他居于邵武樵川莒溪,与沧浪水合流处,所以自称“沧浪逋客”。据学者推断,严羽生于宁宗庆元三年(1198),卒于理宗淳佑元年(1241)。
据宋人黄公绍序《沧浪严先生吟卷》所云,严羽为人“粹温中有奇气,尝问学于克堂包公。为诗宗盛唐,自风骚而下,讲究精到。”他一方面受魏晋以来求仙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又依稀可见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失望。严格来说,严羽与历史上大多数失意、归隐的知识分子一样,并非真心想归隐,中国自古那种“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决定了他即使隐身布衣,而忧患之心不减,仍然密切关注着处于危亡之际的南宋朝廷。
关于严羽的生平事迹,文献记载极少。后世只知道,他一生未曾应举入仕,长年隐居乡里,养成了清高自许、不喜随俗的性格。在他生活的后期,有过两次较长时间的出游。一次是理宗绍定年间为躲避家乡的变乱而出走,到过豫章(今江西南昌市)、浔阳(今江西九江市)以至洞庭潇湘一带。一次是漫游吴越,约在端平初年,历经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扬州、吴中(今江苏苏州市)、临安(今浙江杭州市)等地。两次出游中间,在家乡结识了老诗人戴复古,成为忘年之交,有过一段朋辈三五相聚一起诗酒酬唱、切磋学艺的快活日子,传为诗坛佳话。其他行踪,则难以考定。所作诗篇,留存下来的***一百四十六首,另词二首,这些作品中,有忧国伤时的作品,也有描述隐逸生活之作,以及赠答的作品。另外,他也作有文学理论著作《沧浪诗话》。他的诗作及文评作品被收辑录为《沧浪吟卷》三篇。又说编为《沧浪先生吟卷》二卷行世,有明清多种刻本,以近人张钧衡辑刊的《适园丛书》本收录较为齐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