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茅山道观的诗句

1. 关于道观诗句

关于道观诗句 1.关于道观的诗句

如下:岳州九日宴道观西阁作者:张说 朝代:唐 体裁:五排 摇落长年叹,蹉跎远宦心。

北风嘶代马,南浦宿阳禽。佳此黄花酌,酣馀白首吟。

凉云霾楚望,濛雨蔽荆岑。登眺思清景,谁将眷浊阴。

钓歌出江雾,樵唱入山林。鱼以嘉名采,木为美材侵。

大道由中悟,逍遥匪外寻。参佐多君子,词华妙赏音。

留题洞庭观,望古意何深。《道情》白玉蟾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

常世人间笑哈哈,周游四海你为啥,苦终受尽修正道,不染人间桃李花。常世人间笑哈哈,争名夺利你为啥,不如回头悟大道,无忧无虑神仙家。

清静无为是吾家,不染凡尘道根扎,访求名师修正道,蟠桃会上赴龙华。《梧桐影》吕岩落日斜,西风冷。

幽人今夜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女冠子》温庭筠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

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雪肌鸾镜里,琪树凤楼前。

寄语青娥伴,早求仙。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

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帏。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

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2.关于道观的诗句

如下:

岳州九日宴道观西阁

作者:张说 朝代:唐 体裁:五排

摇落长年叹,蹉跎远宦心。北风嘶代马,南浦宿阳禽。

佳此黄花酌,酣馀白首吟。凉云霾楚望,濛雨蔽荆岑。

登眺思清景,谁将眷浊阴。钓歌出江雾,樵唱入山林。

鱼以嘉名采,木为美材侵。大道由中悟,逍遥匪外寻。

参佐多君子,词华妙赏音。留题洞庭观,望古意何深。

《道情》白玉蟾

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

常世人间笑哈哈,周游四海你为啥,苦终受尽修正道,不染人间桃李花。

常世人间笑哈哈,争名夺利你为啥,不如回头悟大道,无忧无虑神仙家。

清静无为是吾家,不染凡尘道根扎,访求名师修正道,蟠桃会上赴龙华。

《梧桐影》吕岩

落日斜,西风冷。幽人今夜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女冠子》温庭筠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雪肌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帏。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3.描写道观的诗词

寻道观

作者:王勃 朝代:唐 体裁:五律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岳州九日宴道观西阁

作者:张说 朝代:唐 体裁:五排

摇落长年叹,蹉跎远宦心。北风嘶代马,南浦宿阳禽。

佳此黄花酌,酣馀白首吟。凉云霾楚望,濛雨蔽荆岑。

登眺思清景,谁将眷浊阴。钓歌出江雾,樵唱入山林。

鱼以嘉名采,木为美材侵。大道由中悟,逍遥匪外寻。

参佐多君子,词华妙赏音。留题洞庭观,望古意何深。

4.描写道观的诗词有哪些

1.首夏同诸(白居易)

我与二三子,策名在京师。官小无职事,闲于为客时。沉沉道观中,心赏期在兹。到门车马回,入院巾杖随。清和四月初,树木正华滋。风清新叶影,鸟恋残花枝。向夕天又晴,东南余霞披。置酒西廊下,待月杯行迟。须臾金魄生,若与吾徒期。光华一照耀,殿角相参差。终夜清景前,笑歌不知疲。长安名利地,此兴几人知。

2.次韵师厚五月十六日视田悼李彦深(黄庭坚)

南雁传尺素,飞来卧龙城。颇知高卧久,忽作田野行。湛湛陂水满,欣欣原草荣。日华丽山川,秀色夺目精。对酒不满怀,揽物有余清。念昔读书客,远人遗世情。南亩道观饷,西郊留劝耕。***游如昨日,笑语绝平生。此士今已矣,宾延无老成。犹倚谢安石,深心抚嫠惸。

3.道观中和潘丞观青溪图联句(皎然)

画得青溪样,宜于紫府观。--皎然日明烟霭薄,风落水容宽。--崔万画野高低接,商工井邑攒。--潘述疏川因稼穑,出使问艰难。--皎然

4.寻道观(王勃)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5.送冯侍郎(徐铉)

闻君竹马戏毗陵,谁道观风自六卿。今日声明光旧物,***看旌旆拥书生。斩蛟桥下溪烟碧,射虎亭边草路清。应念筵中倍离恨,老来偏重十年兄。

6.岳州九日宴道观西阁(张说)

摇落长年叹,蹉跎远宦心。北风嘶代马,南浦宿阳禽。佳此黄花酌,酣馀白首吟。凉云霾楚望,濛雨蔽荆岑。登眺思清景,谁将眷浊阴。钓歌出江雾,樵唱入山林。鱼以嘉名采,木为美材侵。大道由中悟,逍遥匪外寻。参佐多君子,词华妙赏音。留题洞庭观,望古意何深。

7.寻道观唐代:王勃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8.岳州九日宴道观西阁唐代:张说

摇落长年叹,蹉跎远宦心。北风嘶代马,南浦宿阳禽。

佳此黄花酌,酣馀白首吟。凉云霾楚望,濛雨蔽荆岑。

登眺思清景,谁将眷浊阴。钓歌出江雾,樵唱入山林。

鱼以嘉名采,木为美材侵。大道由中悟,逍遥匪外寻。

参佐多君子,词华妙赏音。留题洞庭观,望古意何深。

9.道观中和潘丞观青溪图联句唐代:皎然

画得青溪样,宜于紫府观。

日明烟霭薄,风落水容宽。

画野高低接,商工井邑攒。

疏川因稼穑,出使问艰难。

5.描写道观的句子

1、三苏祠的堂廊之间、亭殿之间,隔不多远就有一道装饰精美的间墙。

2、法云寺在山岚深浓的山顶上,气魄恢宏的庙宇盖得古色古香,庄严肃穆。

3、远眺五祖寺,它高踞于险峻突起的孤峰之上,与庐山隔江对峙,近看五祖寺犹如一只展翅的凤凰。

4、这座古老的寺庙掩映在几棵苍劲的银杏树下。进人草堂,只见游人寥寥,一派幽静、肃穆气氛:古木参天,松柏森森,秀竹郁郁,芳草青青。

5、新都城北200米左右,就可以看见长长的一道红墙,墙内翠竹绿树中隐现出闪闪发光的塔尖,这就是因拥有五百罗汉而驰名中外的宝光寺。

6、登上石阶,只见屈子祠就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周围的树木花草为这座雄伟壮丽的祠庙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7、俯瞰南完寺全景,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还有那栩栩如生的摩崖雕像,使我感到如坐云端,遨游于仙境,无限快活。

8、山巅耸立着一座古楼,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朱红色的墙,巍峨的门楼庄严肃穆。门上“金沙寺”三个赤金大字,赫然醒目。北极楼内,许多墙壁和碑石上还保留着历代名人的诗词。每间佛殿门媚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精美的神仙、花卉图案,富丽堂皇。走进大雄宝殿,映人眼帘的是三尊大佛像,担露胸膛,双膝盘坐,双手合I面泛笑容,惟妙惟肖,生趣盎然。走过大雄宝殿便是大士殿,这里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观世音对面是一尊金甲金刚,全身披挂,威风凛凛。楼上是著名的吕仙楼,喜欢托梦的人则要在此楼虔诚祷告,睡上一晚。听说,托梦还挺灵验呢。

6.关于“修道”的诗词有哪些

1. 《宿仙都观阴王二君修道处》

年代: 唐 作者: 薛莹

十载别仙峰,峰前千古踪。阴王修道处,云雪满高松。

洞口风雷异,池心星汉重。明朝下山去,片月落残钟。

2. 《望蓬莱 道友修庵》

年代: 元 作者: 马钰

丘与马,入道绝贪求。欲报师恩常念念,三年守服岂能休。何处好藏头。

旧居址,深谢许同修。但愿我公同我志,同心同德做同流。

3. 《踏莎行·道修真》

年代: 元 作者: 王哲

道修真,人会叹。中说得终无断。也磨出慧锋开,头自有仙家赞。

动光明,常圆满。清泉莹堪教看。前只是这些儿,心认破山头玩。

4. 《西江月·四十修真学道》

年代: 宋 作者: 夏元鼎

四十修真学道,金鱼要换金丹。龟龄鹤算不知年。行满身冲霄汉。

此事希夷玄奥,功参造化难言。眼前有药耀山川。好把元阳修炼。

5. 《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袭美》

年代: 唐 作者: 陆龟蒙

三清今日聚灵官,玉刺齐抽谒广寒。执盖冒花香寂历,

侍晨交佩响阑珊。将排凤节分阶易,欲校龙书下笔难。

唯有世尘中小兆,夜来心拜七星坛。

7.劝学中韩愈师道观的句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师说》看韩愈的师道观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被明朝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在《师说》中以其丰富的学识、卓越的胆识提出了骇世惊俗的师道观。首先,韩愈对老师的作用有自己独特的认识。

他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全新界定。在他看来,既能做经师,又能做人师的人才是真正的老师。

他将“传道”放在“受业”“解惑”前面说,表明他把教学生做人比做学问看得更为重要。韩愈心目中的老师不是一般官学老师,也不是学业启蒙老师,而是学有所成的人。

他在“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中,明显流露出了对浅薄之师的鄙夷与嘲讽。其次,韩愈提出的择师标准体现了一种朴素的民主平等意识。

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他明确主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种全新的师道观是一种石破天惊的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现出鲜明的态度、坚定的信念。从师即是学道,惟“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

这种能者为师的择师标准表现出一种谦逊的学风、不耻下问的胸襟。韩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感慨是沉痛的。

因为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而远远低于圣人的普通人却“耻学于师”,也因此才有“圣益圣,愚益愚”的不幸结局。再次,韩愈提出了转益多师、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观。

他认为“圣人无常师”,即有学问的圣人从来没有固定的老师,甚至可以向根本比不上自己的人学习。他举例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这种转益多师、教学相长的师生观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最后,韩愈提倡敢为人师的反时俗精神,鼓励青年从师勤学。在“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李蟠好古文,不拘于时,“能行古道”,韩愈嘉许之。

他收李蟠这样“好古文”的学生,表现出敢为人师的反时俗的勇敢精神。韩愈对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学于师”的现象深恶痛绝,对一般浅薄的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的丑态予以辛辣的调侃。

他主张做大学问,鼓励青年从师勤学,深入研究。“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中流露出了对浅尝辄止、不深入研究的人的蔑视。

他认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强调一个人要着力于“业精”、“行成”,即在学业上做到“精”,在品德上要做到“成”。当然,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韩愈《师说》中所表现的师道观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他办教育的目的是复兴儒学、排斥佛老和推行文学革新运动,因此他所强调的“道”是儒家之道,他所强调的教学内容是“所读皆圣人之书,杨墨释老之学无所入于其心”,“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视,非圣人之旨不敢存”,“口不绝吟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他的教学方式明显地带有枯燥说教和硬性灌输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个性的培养。

8.劝学中韩愈师道观的句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师说》看韩愈的师道观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被明朝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师说》中以其丰富的学识、卓越的胆识提出了骇世惊俗的师道观。

首先,韩愈对老师的作用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全新界定。在他看来,既能做经师,又能做人师的人才是真正的老师。他将“传道”放在“受业”“解惑”前面说,表明他把教学生做人比做学问看得更为重要。韩愈心目中的老师不是一般官学老师,也不是学业启蒙老师,而是学有所成的人。他在“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中,明显流露出了对浅薄之师的鄙夷与嘲讽。

其次,韩愈提出的择师标准体现了一种朴素的民主平等意识。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他明确主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种全新的师道观是一种石破天惊的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现出鲜明的态度、坚定的信念。从师即是学道,惟“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这种能者为师的择师标准表现出一种谦逊的学风、不耻下问的胸襟。韩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感慨是沉痛的。因为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而远远低于圣人的普通人却“耻学于师”,也因此才有“圣益圣,愚益愚”的不幸结局。

再次,韩愈提出了转益多师、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观。他认为“圣人无常师”,即有学问的圣人从来没有固定的老师,甚至可以向根本比不上自己的人学习。他举例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这种转益多师、教学相长的师生观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最后,韩愈提倡敢为人师的反时俗精神,鼓励青年从师勤学。在“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李蟠好古文,不拘于时,“能行古道”,韩愈嘉许之。他收李蟠这样“好古文”的学生,表现出敢为人师的反时俗的勇敢精神。韩愈对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学于师”的现象深恶痛绝,对一般浅薄的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的丑态予以辛辣的调侃。他主张做大学问,鼓励青年从师勤学,深入研究。“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中流露出了对浅尝辄止、不深入研究的人的蔑视。他认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强调一个人要着力于“业精”、“行成”,即在学业上做到“精”,在品德上要做到“成”。

当然,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韩愈《师说》中所表现的师道观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他办教育的目的是复兴儒学、排斥佛老和推行文学革新运动,因此他所强调的“道”是儒家之道,他所强调的教学内容是“所读皆圣人之书,杨墨释老之学无所入于其心”,“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视,非圣人之旨不敢存”,“口不绝吟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他的教学方式明显地带有枯燥说教和硬性灌输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个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