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贤祠的福州市五贤祠

名胜简介

明末清初,以福州闽剧鼻祖曹学佺以及林弘衍、徐熥、徐火勃 及谢肇淛等为首的一批有骨气的文人仕子,在明朝将亡之际,隐居在这一带,或助修寺院、或编撰山志。清咸丰五年(乙卯1855年),福州著名诗人、盐商魏杰,自号桃岩居士,感叹“沧桑变幻,岩壑归依,贤人遁迹于桃岩,烈士捐躯于天镜,大功已立,大义已完,诸公与名山足以并传不朽矣”,为“以表诸公之功德”,乃“建桃岩精舍,内祀五贤”,故桃岩精舍又称五贤祠,现为区级文保单位。

历史上的五贤几经兴废,1997年又一次重修。当年,经热心人发现五贤祠倾坍在即,遂向市有关部门报告,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成立修复领导班子,并得到各方面人士的资助,历时半年施工,恢复原貌,并清理桃岩洞及周边摩崖石刻。

修复后的五贤祠坐北朝南,正面为毛石砌墙,四面封火墙均无开窗,仅有一扇大门,门额上的“五贤祠”为魏杰所题。祠前面有一大空埕,有矮墙围护。进大门为一天井,天井东、西两侧建有披榭,厅堂进深二柱,面阔三间。大殿神龛上安放徐熥、谢肇淛、林宏衍、徐火勃、曹学佺五人青石牌位,其中曹学佺的牌位被敲断,仅剩“佺”字,据知情人介绍,是被曹学佺某一后代敲走。魏杰题写“桃岩精舍”于神龛上方,神龛上还安放着三尊峨嵋石雕刻的仿唐的文殊、观音、普贤菩萨,有僧人在管理。

祠的西侧有一座无异来和尚塔,东侧有魏杰题写的摩崖石刻两方,还有桃岩洞,深一丈多,很幽静,洞前有田园可以耕种。魏杰修茸时,题“桃岩洞”于洞额,左有石窦,中多顽石,有二孔相通如鼻。洞之邻近有杨树庄墓。

人文历史

曹学佺(1574~1646年),字能始,号雁泽,又号石仓居士、西峰居士,侯官县洪塘乡(今福州市区)人。东林党成员,著名的官员、学者、藏书家和殉国者。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南京添注大理寺左寺正、四川右参政、广西右参议、陕西副布政使。崇祯帝煤山自缢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嗣帝位,改元隆武,授曹学佺为太常寺卿,进礼部尚书,命与大学士黄道周***参国政。隆武二年(1646年),他力主隆武帝亲征,收复失地。因年迈不能从行,捐银万两助饷。九月十七日清兵攻陷福州,曹学佺自缢于西峰里府第。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追谥“忠节”。

林弘衍,名守易,号得山居士,闽县(今福州市)人,天启年间授浙江温处道按察司副使,曾书福州玄沙寺匾额,与徐火勃同修雪峰寺寺志,编《雪峰真觉禅师语录》。明末隐居鼓山。其书画水平高超,每受皇室青睐,与其子林之蕃并列《闽中书画录》。

徐熥,生卒年不祥。字惟和,侯官县(今福州市闽侯县)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其弟徐火勃并有才名。其弟以博学称,亦复工文,徐熥则以词采著。万历间,与弟在鳌峰坊建红雨楼、绿玉斋、南损楼藏书。熥平生好客,不问相知与否,都热情接待,家虽不富却好周济,即借贷所得,亦随手辄尽,于是家困,有“穷孟尝”之称。他好学不倦,诸子百家无所不读,常服道士衣冠从僧道游。及39岁卒,自外地前来吊唁的人接连不断,祀熥于高贤祠。

徐火勃(1570~1654年),字惟起,一字兴公,侯官县(今福州市闽侯县)人。明藏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童试后,摒弃科举,随兄作诗,以清新隽永见长。明万历三十一年至万历四十二年(1603~1614年),与叶向高、翁正春、曹学佺、谢肇淛、陈价夫等结“芝社”,人称“芝山诗派”,徐火勃、曹学佺并称诗坛盟主。徐火勃工诗,擅长书法、绘画。终生未得一官,平日身处书城,自以为乐。藏书七万余卷,是国内著名藏书家之一,“所藏多宋、元秘本”;毕生求书、藏书,尤精校勘,将所藏书辑成《徐氏家藏书目》,以便查考。凡来就读者无不乐于借阅,且为设几供茶。晚年生活潦倒。著有《红雨楼纂》、《闽画记》、《闽中海错疏》、《荔枝谱》、《榕阴新检》、《笔精》、《鳌峰诗集》等约50种,又重修《雪峰志》、《鼓山志》、《武夷志》、《榕城三山志》等。

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号武林,又号小草斋主人,祖籍长乐。他自幼聪颖异常,“数龄即解占对,诵诗书一目辄能记忆。九岁属文,落笔纚纚如贯珠,能破累纸,出人意表”。不久,父亲辞官归,他也回福州定居朱紫坊,常与名士徐熥、徐火勃、曹学佺等人交往,组织诗社,吟诗作词、切磋诗文,学识益进。万历二十年(1592年),谢肇淛成进士,此后历任湖州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工部屯田司主事、云南布政司参政、广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广西左布政使等职,政绩显著。天启四年(1624年),病逝于任上,后归葬长乐。

相关史料

古人题“五贤祠”曰:

祠立桃岩洞,名垂石鼓山。先贤兴法界,古佛度人关,

德配乾坤数,星联奎坒间。西湖宛在堂,此处更幽闲。

魏杰“桃岩洞记游”诗云:

几度寻幽入洞来,桃花依旧倚岩开。此山彷佛天台镜,引得刘郎去复回。

又题“桃岩精舍”云:

精舍宜栽竹,桃岩且种茶。五贤兴俎豆,一壑老烟霞。

爱傍禅捧隐,间游鹿径斜。异香疑麝过,风度万松花。

又作“桃岩精舍春兴”二首:

杜鹃花五色,疑是风仙栖。无语依山谷,多情叫竹鸡。

春深看树密,云起觉天低。叱犊声何处,僧扶雨一犁。

当春思得雨,雨恰足山中。寒瀑鸣幽涧,桃花逐暧风。

望耕到般若,尝茗过园通。处处莺声好,游人思大穷。

《建立五贤祠序》

魏杰——《鼓山吟草》卷

鼓山涌泉寺在山之半,其先为潭,毒龙居之,每作风雨,伤人禾稼。唐建中四年,郡从事裴胄请灵峤禅师入山,栖西岩,诵《华严经》,龙出听法,遂去不为害,因奏建华严寺。会昌中,汰僧徒,鞠为榛莾,垂七十年。梁开平二年,闽王审知填其潭为寺,请雪峰僧神晏法师居之。宋真宗赐额“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改为寺。嘉靖壬寅年,厄于火灾。万历已未,郡人曹学佺重建大雄宝殿。崇祯甲戍,又建天王殿,藏经堂,无尽山门。崇祯已巳,郡人林弘衍建法堂,并钟鼓二楼。郡人徐熥、徐火勃、谢肇淛同僧元贤募建白云堂,伽蓝殿、闽王二祠,祖师、寿昌二堂、斋堂、梵行堂、旦过堂、净业堂、香积厨、戒月寮等处,辑补集成《鼓山志》十四卷,功莫大焉。明祚将尽,诸公避居鼓山天镜岩、白云洞、吸江兰若等处,守节完义,故元贤老人有“满朝袍笏迎新主,一领袈裟哭旧王”之句,甚可悲也。

嗟乎!沧桑变幻,岩壑归依,贤人遁迹于桃岩,烈士捐躯于天镜,大功已立,大义已完,诸公与名山足以并传不朽矣。

咸丰五年,岁次乙卯,余建桃岩精舍,内祀五贤,非徒以纪名胜也,亦以表诸公之功德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