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 导语《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原文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注释: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
爱:喜欢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活在近岸浅海夏秋进入淡水河川后,肉更肥美,尤以松江所产最为名贵。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鲈鱼的美味。
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诗中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江上渔者,请同学们解释“渔者”是什么意思?
明确:指打鱼的人。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八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著作有《范文正公集》。他写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明确:鲈鱼:鱼名,长江中下游一带出产。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3)学生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自学第二句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明确: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惊险啊!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读了这首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指导朗读
(五)总结
读了这首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教学反思
《江上渔者》是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欺负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在教学《江上渔者》时,我先让学生读诗句,观察插图,联系注解想象诗意。本课教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使学生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感知、想象能力及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运用了信息技术可以刺激学生的表现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网络资源环境下,可以使每个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学习的真正的持续的动力来自内在的、自发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外在的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表现兴趣被激发并得到满足,而学习内容所自然形成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只有在深入学习后才能得到更充分、更出色的表现。有人说,在网络上最重要的是抓住别人的眼球,那么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只有更新的资源、明丽的色彩、丰富的动画,更有新意的观点,才能有效的吸引别人的眼球,因此,网络学习环境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进而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感知、想象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现代教育技术,将被感知、被想象、被推理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形式和过程,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表现出来。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发现、体验、利用生动的资源,透过现象探索本质,从而形象地建立起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质属性图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学生通过网络实现资源***享,通过查看网络资料,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古诗一类的课文,内容距今天的时空比较远,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教学时,教师将收集到的有关文字、注释、作者介绍、图片、影视资料,制成资源库,让学生调用,弥补学生因时间和生活阅历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课文内容而出现的“断层”现象,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可实现实时交互的功能,实时干预、引导、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生通过网络的交互性获得个别化指导,就能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学生特别喜欢网络,一进入网络环境就充满生气,遇到困难,也不害怕,从而在学习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而获得的。教学时,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资料和查阅资源库中的资料,经过分析、思考、归纳后在电脑上完成练习。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答案也就各异。但这正体现了学生的智慧火花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