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的文化

陇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内宁家庄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就出生在陇南的仇池山。以牧马立国的秦人先祖的都邑西犬丘,就在今天的礼县、西和一带。古老的氐、羌民族,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权,成为活动中心。汉、藏、回和古氐、羌等多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秦陇文化与巴蜀文化、汉族文化与藏、回等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使陇南地域文化呈现南北交融、古今并存的显著特色。

陇南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学士心往神驰,吟咏称颂,名篇佳作,千秋流传。诗仙李白曾往返陇蜀,涉足陇南,留下了千古绝唱《蜀道难》。诗圣杜甫曾寓居同谷,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爱国诗人陆游曾从军河池(徽县),写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篇章。大文豪苏轼曾梦游仇池,作诗咏叹:“一点空明何是处,老夫真欲往仇池”,表达了他向往陇南的强烈愿望。 陇南位于甘肃东南部,是中国历史上农耕文化、畜牧文化和渔猎文化交汇积淀的地域。独特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截至2013年,有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公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次69项,公布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0项。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陇南有3项(文县傩舞———池哥昼、武都高山戏、西和乞巧节)被列入其中。甘肃省已公布了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陇南入选的项目总计22项(陇南影子腔、文县玉垒花灯戏、西和春官歌演唱、康县木笼歌、两当号子、康县锣鼓草、康南毛山歌、康县唢呐艺术、宕昌羌傩舞、陇南高山剧、礼县春官歌演唱、徽县河池小曲、武都木雕、礼县井盐制作工艺、成县竹篮寨泥玩具制作技艺、康县寺台造纸术、武都三仓灯戏、武都栗玉砚制作技艺、武都角弓咂杆酒酿制技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