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诗歌里的“音顿”是什么?

不少研究新诗格律的论著只要一谈及新诗节奏,大都言必称“顿”,即“音顿”,于是“音顿说”便成为颇为流行的一种节奏理论。 所谓音顿,又称音尺、音组、节拍等,是作为诗歌节奏的单元,由诗人把一个个音组有规律地排列起来,使之连续等时反复,从而形成固定的程式化的诗歌节奏。由于这种节奏体系的核心是等时性,说得完整一点,应叫做音组等时排列节奏。 闻一多的《死水》、何其芳的《回答》是典型的音顿节奏代表作品。试看《死水》第一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诗中每节四行,每行四个音顿,每个音顿有二字尺或三字尺组成,闻一多认为这是他“最满意的实验”。可是连他自己也不能在其他诗中完全做到,有时会出现一字尺或四字尺。就是这首诗中的“破铜烂铁”、“剩菜残羹”,如果看作四字尺也未尝不可,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完整的四字词组,人们在生活中决不会把它们读成两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