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七一的主要研究成果
1.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翻译学概论》(全国翻译硕士研究生教材),译林出版社,2009。
2. 《胡适诗歌翻译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在美国》,苏珊·桑塔格著,译林出版社,2003。
4. 《当代英国翻译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5.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译林出版社,2000。 1. 翻译规范与研究途径, 《外语教学》,2009年第1期。
2. 跨越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东方翻译》,2009年第1期(创刊号)。
3. 胡适译诗与现代翻译规范的构建,《译苑新谭》,2009年。
4. 《域外小说集》与翻译规范,《外语研究》,2009年第6期。
5. 五四文学翻译对“信”的重构,《中国翻译》,2008年第4期。
6. 论谢天振教授的翻译研究观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
7. 翻译学学科报告, 《外国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报告2007》, 重庆出版社, 2008年5月。
8. 翻译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报告》,2007年7月。
9. 导读,《跨文化侵越——翻译学研究模式:历史与意识形态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1月。
10. 从政治模式到文学模式的演变——论清末民初的诗歌翻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1. 现代诗歌翻译的“独行之士”——论苏曼殊译诗中的“晦”与价值取向,《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第5期全文转载)。
12. 论马君武译《哀希腊》中的“讹”, 《中国翻译》,2006年第4期。
13. 梁启超与《哀希腊》的本土化,《外语研究》,2006年第3期。
14. 翻译研究的趋势与中国译学现代化,《中国外语》,2006年第2期。
15. 胡适译诗的平民化倾向,《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1期。
16. 胡适译诗与新诗体建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7. 交叉与融合: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2期。
18. 文本功能与地名译写,《上海翻译》,2005年第2期。
19. 多元系统,《外国文学》,2004年第4期。
20. 胡适诗歌翻译与传播媒介,《新文学史料》,2004年第3期。
21. 胡适译诗与经典重构,《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2期。
22. 秘密的分享者——论庞德与胡适的诗歌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
23. 译者意图与文本功能的转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4. 庞德与胡适——翻译策略的文化思考,《外国语》,2003年第6期。
25. 历史的重构与艺术的乌托邦,《外国文学》,2003年第5期。
26. 论胡适诗歌翻译的转型,《中国翻译》,2003年第5期。
27. 硬币的另一面——胡适诗歌翻译转型中的主体性,《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1期。
28. 研究范式与中国译学,《中国翻译》,2001年第5期。
29.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rview with Dr. Eugene Nida.《外国语》,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