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与苏轼的诗词方面的成就是都是在晚期么?

前人论宋代诗词,每以苏黄并称。苏轼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见起涛涌,自成奇观;黄庭坚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然而黄庭坚的成就究竟不能同苏轼相比,因为他的诗虽能屏除陈言滥调,形成一种以生新瘦硬为其特征的风格,但仍无法掩盖他生活内容的空虚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苏轼少年立志,二十一岁随父入京,随即就名噪一时,颇有文名,青年时代的作品也有很高的成就,但是在晚年被贬黄州五年,苏轼思想转变很大。这几年却是苏轼创作上的丰收时期,雄伟的江山,淳厚的民风,温暖的友情,不能忘怀现实的壮心,促使他写出了许多著名的诗文,或雄健豪放,或清旷淡远,成为他一生创作的高峰,他旷达的文风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黄庭坚的诗歌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特别重视篇章布局和句法结构的出奇变化,讲究字眼的锤炼,喜欢通过奇特的意象、新颖的比喻和使事用典,押险韵,作拗律,出硬语,形成一种峭拔生新的艺术效果,骨气森然而又有令人回想的韵味。在他的诗歌中,宋诗的典型特点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富于理趣等都有突出表现,又往往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而显示出独特的个性风貌。在篇章布局上,或回旋曲折,或一气流转,不拘一格而各有新意

黄庭坚作早期的创作缘于学习杜甫、柳永,开创了比较生硬奇险的江西诗派,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虽然奠定他文学成就的江西诗风在前期就已经定型,但是他晚年作品超脱尘俗,晚年的诗风逐步克服了前期的缺点,体现出归真返朴的倾向。求新求变的精神在晚期黄诗中仍有所体现,但随着诗人阅历的加深和修养的提高,已渐渐达到炉火纯青、形迹尽泯的境界。用黄庭坚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达到了“平淡而山高水深”达到了他艺术上的最高峰。 充分显示出他的不满现实,希望超脱尘俗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