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为什么会边缘化
诚然,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诗歌论坛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宽松的环境和语言的开放,带来诗歌的繁荣复兴是不容质疑的
如果那些分行排列的长短句,都可以称为“诗歌”的话,现在每年产出的数量就是惊人的。相比每年只产出几千首诗歌的唐宋时代,无疑于天文数字。就拿红袖添香网来说,红袖的栏目诗歌每月就不下一万三千多首,这不包括红袖论坛和博客的诗歌。其他网站和论坛的诗歌也比比皆是。随手打开网页,那分行的文字,就迫不及待地钻你的眼睛。
那么,又何来诗歌边缘化之说哪?边缘,并不是模糊的概念。取其义,既不在中间,不在核心。这里要说的诗歌边缘化,是相对于质地即质量来说的。
诗是什么?诗歌是最早的文学体式。在古代,合乐的称为歌,不合乐的称为诗。,现代诗歌是舶来品。它具有西方的特点,同时吸纳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精髓演化而来。当代写作学为诗歌所下的定义为:以意象为元素、以想象为方式、以结构精神意境为重心、以韵律节奏为外形的语言艺术。
诗歌边缘化,原因很多,我认为大致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缺乏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诗歌亦然。诗歌更注重语言的洗练、沉淀和跳跃感。主观体验、客观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是抵达诗歌本质内核的三大命脉。而散文等其他文体则偏重细节描写和平实叙述。这在诗歌却是大忌。诗歌拒绝散文化。
诗无达诂,意在言外。清朝人王夫之在《诗译》中解释说:“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一首好诗,涵义深远,韵致悠长。它的留白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产生蒙太奇般的况味。
目前,网络上大多数诗歌趋于平淡、直白,底蕴不足。以乡土诗为例。时下,论坛上乡土诗占了很大比例。乡土情结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精神家园和情感归宿。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题材和丰厚内涵。可是,很多乡土诗徘徊在传统思维上,举步不前。语言运用陈旧,意象铺展老套。“吃别人嚼过的馍,哪有滋味可言?”。另一些诗歌,选题比较新颖,但挖掘深度不够,技巧运用局限或缺失,语言缺乏张力和弹性,流于表面的叙述。这样的作品看上去很单薄幼稚,像青涩少年,缺少成熟女人的丰韵和中年男子的阳刚之气。所谓好诗,含蓄内敛。它的内核能掀起强大的风暴,极具诱惑力和杀伤力。像弹簧,缩得越紧,弹出去的力量越大。还有一些诗歌,臃肿冗长,不够轻盈透明,没有灵气。古人写诗讲究“练”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胜过千言万语。现代诗也应该这样。一句话能表达清楚,就不要用二句话,不要画蛇添足。过多的修饰反而会削弱语言的力量。利剑被包裹起来,也会丧失穿透力。
诗歌的跨度是一条不渡之河,只有擎起想象的翅膀,把握生活到艺术的创造性提升,才能抵达理想的
光芒彼岸。
二、极端自由化。
网络的无约束性导致诗歌的极端自由化。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网络诗歌又像是一顿顿文化快餐,写作者在获得心理快感的同时,也制造着大量的文字垃圾。这些来不及咀嚼的词语,未经消化就一窝蜂地产出体外,旁若无人,随便排泄。
这类诗歌有三大特点。
(一)、反意象倾向。一些先锋诗歌和部分打工诗歌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些诗歌,不讲究用语,不讲究形式,更像是记流水帐。
意象是构成诗歌形体的基本单位。诗歌要表达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实质是诗歌的灵魂,它通过意象这个载体呈现出来。也就是意境。意象是骨骼肉体,语言则是穿着的衣服。风格不同,衣服就不一样。简洁的,婉约的,凝重的。衣服可以换来换去。但必须与气质和形体相吻合。否则,就会有不伦不类的感觉。好象给莽汉穿上细腰裙子一样滑稽。诗歌的灵魂、意象、语言,相辅相成,三者密不可分。诗歌缺少灵魂,像一堆肥肉,是文字的囚徒。诗歌没有意象,就无家可归。只有灵魂附着于肉体才焕发出生命力。
(二)、以怪为美。
像衣服市场一样,诗歌的创新搭配也风头正劲,出现流行趋势。革新创造应该是进步,值得提倡。可很多诗歌改的过了头,那就不好了。那是一种怪味。词语胡乱搭配,头上长角,身上长刺。有些诗人就喜欢把臭袜子戴到头上,标新立异,自以为前卫,时尚。其实,这已经失去最根本的东西了。另一些诗,语言晦涩难懂,或呆板粘滞,故弄玄虚。总之,这些诗都有一个***同特点,那就是追求另类,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产出的怪胎。清新空灵有趣富有正义爱心的诗歌永远是主流。
(三)、精神世界沦陷。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我们为人做事都有个道德标准。每个人都会自觉遵守道德底线。违反道德,虽然不触犯法律,但别人会说“缺德”。我们写诗也一样,也应该不违背基本的道德规范。不要以自我为中心,那太自私了,要有人文关怀。诗歌发到网上就能让人看到。那些传播淫秽、色情、暴力、恐怖的诗歌苍蝇一样飞在网上,看上去总不是那么雅观,甚至罪恶。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看到了,后果将不堪设想。做诗人,首先要学会做人,要有最基本的良知、爱心和人性。
三、浮躁现象。
很显然,当今诗坛是浮躁的。物极必返,这种亢奋状态的结果,导致很多具有优秀潜质的诗人斩露头角不久就销声匿迹了。生命需要安静。诗歌是最贴近心灵的文字。写作者要耐得住寂寞。一颗平静的心才有资质对各种态势进行分解、宽容和沉思。诗人借世间万物表达自己的观点。诗歌描述内心的东西。这个内心包括自己的内心、社会的内心和人民群众的内心。诗人不仅是诗歌的创造者,也是灵魂的涤荡者。那些精神分裂状态的文字,可以摧毁人的意识。浮躁是一种病态。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数量而写诗,没有任何感触,那些东凑西拼的东西不写也罢。诗歌写作应该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真正的诗人必须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魄力。
诗歌边缘化的因素还有很多。诗歌边缘化,必将阻碍诗歌的发展。所有伸向诗歌边缘的触角,都是对诗歌生命的强烈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