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江南诗歌一年的路程

古人并非生活在水深或热之中啊,太平年代人民其实是很富裕的,例如汉文帝时,当社会还未从暴秦及秦末战乱恢复时,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承受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 注意,是一百斤黄金,可不是一百斤铜铸的钱币(过去是以铜作为金钱,面额不等,最低为一个小的圆形方孔钱,也有大钱,当时铜也是根据重量来决定面值)

一户普通百姓的家资大概就有十斤黄金,算算合现在多少钱(而且古时货币购买力是很高的,一文钱能买两个包子)

至于徐霞客,他的家境是十分优越的,供他出游并不是问题,以下两段文字可以看出一点其出游途中的情形。

1 30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出游。每年的夏、春、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把这当作常例。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像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的径山、天目,浙东的五泄、四明、天台、雁岩、东海落迦等山,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

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敏捷得如同猿猴,强健得如同黄牛。把高峻的山岩当作床席,用山中的溪水饮食沐浴,把山魅、木客、猴子、大猿当作伴侣。昏昧柔弱的样子,好像不怎么会说话;可一旦和他讨论辨析山水的脉络,搜寻探讨各地的形胜,就突然变得能言善辩起来。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2 徐霞客家境优越,天资聪颖,“肆志玄览,目空万卷。”无意仕途功名,不喜四书五经。钟情于古今史籍、舆国方志、山海国经,广泛涉猎:“尽发先世藏书,并鬻未见书,缣组充栋,叩如探囊。”

不图功名,不为利禄,二十二岁的徐霞客,辞别双亲,踏上远游的征途:北抵晋冀而览恒岳;东达浙闽而登普陀;西南远骞滇边陲;南及百粤而游罗浮。驰骛数万里,踯躅三十余年。面对大自然,如同一个好奇无知的学童:“闻奇必探,见险必截。”多少年的酷暑严寒;一路上的雨雪风霜;野径迷踪,虫兽当道;并没有羁绊住行者无畏的步履,只是淡而言之:“登不必有径,涉不必有津。”多少次掉落山涧,遍体鳞伤;数次遇匪,所携财物行李洗劫一空;有一次沿湘江在湖南境内考察时,路遇强盗,不仅被抢掠了财物,而且遭受了凶残的暴力——与徐霞客同行的一位名叫静闻的和尚,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行程未尽,痛失良伴。“西望有山***生死,东瞻无侣去来难。”伤心之馀,孑然前行。一路上饥寒交迫,缺水、无盐、断粮,更只是常事。可是这一切,并没有泯灭徐霞客求索未知的初衷之心。“亘古人迹未到之区,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

山野跋涉,旅途艰险。露宿荒郊,寄身草莽。篝火松明,风来摇曳——光影中有人在蛰身书写,身体疲惫,条件艰苦,已全然不顾。徐霞客有个习惯,每天的见闻,都如实的写在日记上。“既锐于搜寻,尤工于摹写。”徐霞客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笔耕不辍。人在旅途中,写下了独具一格的辉煌巨著——《徐霞客游记》。在外游历三十四年,只到伤病缠身,五十多岁的徐霞客才结束旅行,默默的回到了故乡江阴。

至于徐霞客的妻子

后人所修徐氏宗谱中,有霞客元配夫人许氏,许氏早逝,明媒正娶的继室,江阴富商之女罗氏未能入谱,而许氏夫人陪嫁侍女周氏及其儿子李寄,却在谱中。究其因曰:罗氏逼周氏带孕出嫁之劣迹,为族人所恨,故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