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在古代是如何传下来的?
唐诗
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 , 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 , 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发展过程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等4个阶段。
①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②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 、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同的艺术特色。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③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
④晚唐诗歌。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 ,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 、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成就 唐代诗歌体制多样,宋以后的整个中国古典诗歌,都未超出它的范围。唐人古体诗既可抒情,又可叙事、议论。由于受近体诗影响,唐人古诗或融入律句,或有意反律,皆不同于晋、宋以前古诗的纯任自然。五古在唐初犹承齐梁变体,经陈子昂的变革,张九龄、李白的发扬,至杜甫而堂庑顿开。七言则是不入律的歌行和古诗与精工整炼、有律化倾向的传统歌行体的双轨并行。乐府是古体诗中特殊的一类 。唐人乐府多不合乐,或借旧题写新意,或立新题记新事。以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成就为最高。五七言律诗是唐代新兴诗体。五律经王绩、初唐四杰,至沈、宋终于实现体制规范化。七律兴起较晚,至沈、宋和杜审言始有成篇。经王维、李颀和高、岑等人的发展,到杜甫境界大开。此后,五七言律平行发展。大历十才子、贾岛、姚合、许浑、赵嘏等均是律体名家。至晚唐李商隐,七律的音调美和语言技巧 ,发展到更为成熟的境地。律诗中又有排律,多数作者往往逞博矜奥,夸多斗靡。少有佳作。杜甫的部分排律,写重大题材,工整流美,成就较高。
唐人绝句用来和乐歌唱,创作之盛,终唐之世未衰。盛唐前绝句,兴象玲珑,语意浑成,情景单纯,韵味悠长;以李白、王维、王昌龄最为擅场。中晚唐绝句含思婉转,笔意曲折;杜牧、李商隐是其代表。此外,杜甫开绝句中议论一体;刘禹锡、白居易仿民歌作《竹枝词》、《杨柳枝词 》、《浪淘沙》,风趣活泼,音调往往拗中取峭,添绝句新格。
编选和研究 唐代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奉为典范。后人的编选、笺注、品评、研究未曾间断。唐诗总集有明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清彭定求等的《全唐诗》。选集方面 ,唐代有《唐人选唐诗(十种)》,宋朝李昉等的大型诗文合编选集《文苑英华》保存了大量唐诗资料,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对绝句一体辑录详备,都是影响较大的选本。历代评论、研究的专著也极为丰富。唐孟棨的《本事诗》、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敖陶孙《臞翁诗评》、严羽《沧浪诗话》,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明王世贞《全唐诗说》、胡应麟《诗薮》等都是有名的专著。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癸签》则在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全面研讨唐诗,为建立唐诗学作出巨大贡献。今人的研究专著,有闻一多《 唐诗杂论 》、岑仲勉《 读全唐诗札记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任中敏《唐声诗》等。
宋词
中国宋代 的长短句歌词 。宋代是长短句歌词的繁荣时代。在文学史上,词以宋称,体现了宋词作为一代文学的重要地位。词兴起于唐代,入宋发展成为一代之胜,据《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载 ,作品有2万余首(不包括残篇 、附篇),有名可考的作者有1430余人。这不仅有宋代特定历史环境的原因,也是文学自身发展演化的结果。
宋词发展的基础 宋代立国推行厚待官吏的政策 ,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民间财富被搜刮集中到都城及其他几个大城市,为统治者寄情声色、歌舞作乐提供了物质条件。至北宋崇宁年间,都城汴京(今开封)成为文化娱乐中心 ,出现了“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的繁华景象。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时期,都城临安(今杭州)又成为地主官僚纵情享乐的场所。词这种体裁从草创时期的大众艺术过渡到文人手中,进入以言闺情与赏歌舞为主的时代 ,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专利品。同时受燕乐的制约与熏陶,也形成了特殊的艺术个性,具有特殊的艺术功能。它为宋代艺术家“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动于中而不能抑”的欢愉愁怨之情,提供了方便。因此,词在宋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成为宋一代的代表文学。
北宋词的发展 词在北宋时期的发 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人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阶段,柳永、苏轼 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这3个阶段在时间上互相交错 ,继承与创新的演变也不是相互脱节的。晏殊、欧阳修的创作,主要在于继承。其词风与西蜀“花间”有许多***通之处,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突破和创新。而张先、晏几道在承袭的同时,已有所创新,完成了词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创制的若干慢词,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创了先例。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是柳永。柳永与晏殊、欧阳修同属北宋前期作家,但他在词坛的影响却远大于晏欧二人,波及于整个北宋时期。柳永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有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在艺术形式上 ,柳永采用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为北宋词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苏轼在柳永所做开创、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革,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并朝着多极方向发展。一方面,北宋词的慢词创作,自柳永之后,因苏轼、秦观的继起而更趋兴盛;另一方面,聚集在苏轼周围的一批追随者,虽学苏词,但却不拘一格,各自朝着不同方向发展。柳、苏的变革及其相互竞争的结果,使北宋词坛出现了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在这一阶段中,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也各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对北宋词的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北宋后期,周邦彦兼各家之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了词体的成熟。周词在思想内容的开拓上不及苏轼,作品多为写景咏物之作。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整理规范旧有的词调,自创新调,为后人提供了创作规范。在表现手法上,周调不注重意象 ,而倾力于语言的锤炼、熔铸。
南宋词体的蜕变 南渡后 ,社会历史的大变革,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了一定影响。南渡作家李清照和向子諲的创作代表了词由北宋向南宋发展的过渡。他们的创作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南渡以后的词作家在李清照、向子諲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了前代作家的艺术创作经验,为词体继续发展起了推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词体的蜕变。其中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为代表的词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佳作;以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张炎等人为代表的作家,则在词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作了探讨与尝试。辛弃疾的创作体现了南宋词的最高成就。他的作品中,既有抒写抗金复国的激扬、悲壮,也有歌咏自然风光、赞颂农家生活的闲适、清新,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在艺术创造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辛弃疾同时代的陆游、陈亮 、刘过,其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在艺术上或为辛弃疾的“同调”,或为崇拜效法者。他们的创作是对辛词的补充 ,但对辛词的某些缺点也有所发展。姜夔登上词坛,正面临着词体的蜕变问题。他依据自己关于“合”与“异”的理论 ,以江西诗派诗法入词,别成风格,自创一体。同时因其长于音律、乐理,词与音乐相结合已臻极诣,获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史达祖的词,奇秀清逸,风格与姜夔相近,被视为姜的羽翼,但成就不及姜夔。姜夔之后的另一词坛巨擘当属吴文英。其词作音调和谐,字句研炼,但往往藻绘过甚,意旨晦涩。宋元之间的张炎,是一位兼擅乐律的词学家。他对于词坛先辈的各种长处,多所采摘。他的词“清远蕴藉,凄怆缠绵”,自成一家。但在词坛日趋衰落的局面下,终成最后的余响,宋词的时代至此已告终结。词至南宋,一方面朝着文人化的方向发展,最终趋于僵化;另一方面,与民间抒情小调相融合,蜕变为曲,为元代另一种文学样式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宋词经历了发展、成熟以至蜕变的过程。宋以后 ,词体虽未亡,但已是尾声余韵。宋代文学中,词这一特殊诗体在反映现实、抒写情性方面尽管还有某些局限,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但因其有特殊的艺术个性,“能言诗之所不能言”,造就了宋代艺术家在这一特殊的艺术领域里,得以尽展其才,将宋词发展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
选辑与词谱 对于宋词的辑录 、编选以及品评 、研究等工作,两宋时期就已经开始。宋词总集以唐圭璋所编《全宋词》最为完备 ,收词家1330余人 ,词1.99万余首 。选本中以黄升《花庵词选》、周密《绝妙好词》、朱彝尊《词综》、张惠言《词选》、朱祖谋《宋词三百首》影响较大。关于词谱,宋已有专书流行。现存谱书,以《词律》、《词谱》较具规模,较有影响,而《白香词谱》则甚为通行。有关词韵,宋未有专著,后世通行的是戈载的《词林正韵》。
碑刻,文集,童谣,口传,还有记载在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