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什么意思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意思是芍药在春天得到了春风的无限娇宠,哪有羡慕牡丹的时候呢?
出自唐末五代十国诗人王贞白的《芍药》。
原文: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译文:
芍药在春天得到了春风的无限娇宠,哪有羡慕牡丹的时候呢?麦秋时节一年才会有几天?谷雨季节只是微微有些寒冷而以啊。因为嫉妒她的娇媚,清风频频的吹起。
羡慕那太过娇美的嫩妆,夜露也想把它弄残。只有芙蓉般的美貌,西子样的容颜,才配陪伴在你的左右。我只好隔着滚滚的水流,无限感叹你的美貌而以了啊。
扩展资料
在春末夏初百花凋零之际,有一种花独放异彩,这就是被称作“殿春花”的芍药。芍药是我国栽种历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有近五千年之久。
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芍药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数次出现,并且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作为代表爱情的美好个体出现,寄予了美好的“意”。此后,芍药意象渐渐在文学作品中形成与发展,其“象”外之“意”也不断地丰富和完善,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文学意象。?
芍药花在文学作品中从物态之美、到意蕴品格之美,总为文人墨客所称道,也总是与美好的事物相牵连。?
先秦·佚名《诗经·郑风·溱洧》中,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的描写。(意思是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毋相忘。)
芍药出现在男女约会的故事之中,并且是作为约会中互相赠送的礼物,可见芍药传递的是爱慕之情、仰慕之意。芍药在这里代表的是纯洁、神秘的爱情。这首诗奠定了芍药意象的情感基调,为此后芍药题材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芍药花有红、黄、紫、墨等多种颜色,在古诗词中出现的芍药多为红色,红色芍药色泽艳丽,有“红药”之称。
唐代诗人元稹在《红芍药》中赞美芍药的颜色: 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艳艳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
意思是:红芍药绽放如红绸簇拥,花蕊是金丝蹙成。花红如燃烧的火焰,花瓣是彤云剪裁,张开如红霞包裹。锦帛不能与其媲美,桃花没有其明艳。满天彩霞也惧怕它而散开,落日见到它也愁苦欲坠。芍药的红色,艳而不俗,晶莹剔透,可以为人带来生命的活力和丰富的内心感受。每年的五月份,百花殆尽,而风中芍药却分外妖娆,显出勃勃生机。
芍药的香味淡雅,若有似无,给人清新怡人的感觉。芍药花朵硕大,由于是草本植物,花朵多盛开在根茎顶端,茎细花大,摇曳生姿,因而也被称作“没骨花”。又结合其或艳丽或淡雅的色泽,以及若有似无的清香,这种仿佛弱女子般娇养细嫩之美,自古就与“多情”结下了不解之缘。
宋代诗人秦观在《春日》中写道: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首诗写募春雨后景色。雨后庭院的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头,娇艳妩媚。全诗描写传神,具有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诗人将芍药看作是多情的象征,含苞待放的芍药好比挂着泪珠的柔弱女子,其脉脉含情的娇柔之态更加引人注目。
再看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 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
诗的意思是:芍药的风范高,是上天眷恋的禁品,以故“仙禁生红药”。幸运的是她占有有利的地理条件,还有阳光照耀,因而存活了下来。她被列入黄帝时的医师桐君的采药录,她的清香流传在《诗经·郑风》之中。芍药根可以入药治病,并不单单爱她的花香。
诗人将芍药的最初记载,芍药的色、香、姿作了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芍药的外在美和实用价值,委婉的抒发了自己愿为国效力的志向。
唐代诗人钱起在王维故居前怀念王维所作的《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中写道: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诗人吟咏芍药,或许是出自本人对芍药生命力的赞叹,或许是感念王维对芍药的欣赏。王右丞虽人已不在世,但其故居庭前的芍药一如既往的开放。诗人在感伤之余,还称赞芍药的生命力之旺盛胜过耐寒的青松。“主人不在花长在”,赞扬芍药有坚持、有信仰。
百度百科--王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