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亚特的诗

摘要:英国文艺复兴初期,托马斯?怀亚特将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引进本国,其十四行诗在格律上初步具有了英国十四行诗的雏形,标志着英诗韵律标准的建立。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正是怀亚特对意大利十四行诗的引进和改造,才有了英国十四行诗的发展和繁荣。这是英国十四行诗的开先河之创举,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关键词:怀亚特 十四行诗 格律

十四行诗在英语诗歌中格律严谨,形式丰富。艺术性高。把十四行诗首先植入英国文学这片沃土的是托马斯?怀亚特(ThomasWyatt)。

十四行诗起源于十三、四世纪意法交界的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诗体,由于歌唱和入乐的需要,对诗的行数、音节、韵脚等要求都比较严格。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些著名诗人开始写十四行诗,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 1304-74)便是其一。彼特拉克一生中创作了三百多首十四行诗,以严谨的格律形式及优美的情调,抒发了对女友劳拉的爱,阐述了其人文思想。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彼特拉克十四行诗以其形式和思想对欧洲许多国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将意大利体十四行诗(The Italiansonnet)又称为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ThePetrarchan sonnet)。

托马斯?怀亚特(Sir Thomas Wyatt,1503-42)出访意大利期间,被彼特拉克十四行诗深深吸引,在翻译彼特拉克十四行诗和十四行诗的写作尝试中,将十四行诗介绍到了英国。

 一、意大利体十四行诗韵律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每行可以安排11个音节,韵脚形式复杂,韵律结构独特。

诗歌的前八行(Octave)形成两个四行诗节,韵脚为abbaabba。而实际上,此八行诗是三个“连韵四行诗”(brace-rhymequatrains)的混合体,在音韵学意义上效果独特[1](P328)。中间四行的诗韵脚(baab)同前后的各两行诗韵脚(ab和ba)重叠,读起来声音回应,给诗歌带来萦回缭绕的音乐美感,强化了诗歌的音乐性。

后六行(sestet)韵脚可以是变化的,而且变化颇多,可以是cdecde或cdcdcd或cdedce或cdeced。全诗韵脚错落有致,但最多5个。

在前八行和后六行之间过度中有一情感或逻辑上的“突转”(turn or Italian volta)。这样,全诗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