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方面的影片推荐
工人,在中国,人数接近3亿的劳动群体,日益被边缘,他们从公众视野中退场,失去话语权;与此同时,都市白领阶层逐渐崛起,开始成为时代的主角,成为舆论的掌权者。
生活境遇的巨大差距,以及迫于生存压力而对自身生活世界的过度聚焦,使得人们逐渐失去对其他群体的兴趣,隔阂日益严重。
正如余华所说,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我的诗篇》电影票价只有25元,上映时,观看的人寥寥无几,而正是这一部电影,试图通过诗歌的形式,把工人的生活与内心世界重新拉回人们的视野,获奖无数。
但是当“工人”与“诗歌”,和电影搭上,显得廉价而又羸弱,但形式又很新颖,没有苦情的平白叙述,诗歌就成了唯一言语。
影片很好地找到了“工人诗歌”这一突破口。它不仅是都市白领、知识精英乐于接受的形式,而且是工人群体对其生活的主位讲述。诗歌,成为两个群体之间对话的通用语言,成为能穿越群际隔阂的声音,带领观众去阅读工人群体的世界与心灵。
在这部电影中,一***讲述了6位农民工人诗人的不同人生。今天,苏荷带你来一起感受他们的诗意人生,或者说失意人生。
阿优是第一个出场的少数民族打工者,出生在四川大凉山。
七年来首次回乡过年,影片着重讲了他在家里发生的故事。
云游四海,浪子回头,确是触不可及的故乡。归乡变失乡。其实这不只是彝族才有的故事,所有的乡村都在荒凉,变成一个个空心村。
阿优已经出现了身份认同的疑惑,他的孩子不在家乡长大,那以后他的身份认同又会怎样呢?
他家里的女人们说,呆在家里,可以传承着家里的传统,可以侍奉老人,但看着别人打工回来,穿着新衣服,新的鞋子,却总觉得自己很窝囊。
或许这就是对失落的村庄,最好的注解,而写诗成了他对民族传统,家乡的一种特别的寄托。
在六个故事中,乌鸟鸟算是幸运的人。
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回乡相亲,讨到了媳妇,还有了自己的孩子,生活馈赠给他的是一个父亲的责任与担当,这是最简单不过的幸福。
然而作为一个诗人,他又显得格格不入。
大雪压境狂想中,他写道:
电影着重讲述了他离家后找工作的经历。
他去的是人才市场,乌鸟鸟找工作的方向是叉车工或内刊编辑,他拿着自己的诗歌作品在市场里徘徊,推荐自己,很想让自己的才华有用武之地。
虽然乌鸟鸟写诗可是得了全国三等奖的,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他向人力管理负责人讲述自己写诗经历时,那个物流大爷的反应却是一脸的不解,他的写诗履历在这里一文不名。
乌鸟鸟狂想之后拿起了杀猪刀。
这是农民工诗人陈年喜的的一首诗歌,名叫《炸裂志》。他的家位于陕南丹凤县的一处大山里,电影里他沉稳,冷静,在河南的大山深处担任矿井里的爆破工。
他的家庭比其他五位诗人都要复杂、困难得多,父亲半身不遂,后来一次爆破后,半夜母亲打来电话告知了检查出食道癌晚期的事情,仿佛泰山压顶,压在这个男人的肩上。
他说:“听到这个消息,我仿佛自己就要炸裂一样”,于是他写下了这一诗篇。
后来,被无辜辞工后,他回到陕南的丹凤大山家里,也大病一场,不过他的诗歌称得上是优秀的,意象 的独特,生存的压力与男性的力量谱写了他自己的秦腔。
或许,对他来说,如同他诗歌中所写:“活着,就是冲天一喊。真情和真理,皆在民间!”
邬霞是一家服装厂的女性打工者,是唯一一名出场的农民工诗人。
她说在她最喜欢穿的衣服就是吊带裙,在半夜下工的时候,一个人打扮的漂亮,到厕所间的走廊上,独自旋转。
初为人母的邬霞耐心而不抱怨的过着自己的生活,也写着自己的诗歌。整个故事中,邬霞有一种柔性而刚强的美,她说即使自己是石头重压下的小草,也要冲破这个羁绊,迎着阳光的方向生长,在她的身上,能看到一丝美丽的希望。
老井是一个煤矿工人,在地下几千米,他们日夜劳作,见不到阳光。
老井是1987年开始写诗的,他说那时候中考落榜,又赶上文学大潮,偶然捡到的一张报纸,看到上面刊登的诗歌后就被深深吸引,随即就开始了自己的诗歌之路。
老井说:“那个年代的文学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一夜之间就能火遍大江南北。”他还笑说:“那时候找对象,第一要求就是对方要爱好文学。”
《我的诗篇》中拍摄的,就是老井真实的生活状态。每天在800米的地下工作,枯燥、黑暗的工作环境成了他最佳的诗歌创作空间。因为时间琐碎,诗歌比起小说、散文也成了他最佳的表达方式。
他就在窄窄的洞口地下,用诗歌与地心交谈,与弥漫四周的瓦斯交谈,甚至在一次矿难发生后,与亡灵交谈,在工友死去的矿井前,他俯身跪下,读自己的诗作:
第六位:许立志 隐秘而压抑的叹息
许立志在苹果手机的全球最大制造工厂富士康工作,身后留下的是大量优秀的、但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诗歌。年轻诗人许立志之死,令人唏嘘不已。
他的才华和专业使他成为富士康工厂的异类,可是,才华横溢的他还是逃脱不了流水线,加班和熬夜,他的才华有多耀眼,富士康的生活就有多绝望。
他在自己诗歌里写道:
这是一场博弈,光明与绝望的博弈,最终绝望吞噬了光明。
故事的最后,他的弟弟手持哥哥许立志的骨灰飘荡在大海上,夕阳之下,水天之间,仿佛在祭奠久远的魂灵。
大海上波光粼粼,然而在人们的心中,这个打工者的灵魂却焦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