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秋兴诗,合理的想象。

一次,我参加初三年级月考改卷,负责改“积累与运用”部分,其中第三题学生的答案引起我特别的关注。第三题是诗歌赏析题: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现摘录部分同学的答案供大家阅读:

1.到处都是莺鸟树底下烧火取暖,哪家的燕子用嘴啄泥土?这时候,春天来了。

2.早晨起来,一群莺雀围绕着每棵树高歌,一群群燕子都啄着春泥盖自己的屋子,都累得满头大汗。

3.在几棵高大的树上,几群鸟儿正在针锋相对争吵,都是为了能做个好巢而不断努力着呢!

4.春天刚来临时,有好多处莺在树上嬉戏,燕子在寻找虫子。

5.阳光明媚,一大群莺从浓密的树叶里探出头来,好象惊奇的说:“春天来了!”一群燕子穿过树林,落在塘边,用嘴均匀拌着泥土,准备做新窝。

6.一群早晨起来的莺鸟在一棵树上跳上跳下。另一群刚出生的燕子正啄着春泥,努力做新巢。

7.几只早起的莺争吵着在浓密的树林里搭暖巢,这热闹的情景招来了几只燕子,它们正忙着用嘴一口口品尝春天新鲜的泥土。

上述答案都不能给分,原因是:有的脱离原诗的意思,有的没有突出景物的特征,有的不合生活常识。想象虽然大胆,但不合理。

怎样让联想合理,让想象完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应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重点字词的含义

这是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面试题的诗句中,“暖树”的含义是“向阳的树”,而不是“取暖”“做暖巢”之义;“新燕”意为“新来的燕子”,而不是“刚出生的燕子”;“早莺”指“早来的莺”……懂得重点字词的含义,就能把握诗句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可展开联想和想象。

二、应了解诗句所描写的景物的特征

表现景物的特征是拓展思维、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向。《钱塘春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色。怎样突出一个“早”字呢?植物之景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动物之景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花不是已经争芳斗艳、迷住人的双眼,而是“渐欲”即“渐渐将要”;草并非茂盛,而是刚刚能遮住马蹄,突出一个“浅”字;莺不是“处处”而是“几处”,表现一个“早”字;至于燕子,不是家家的燕都来了,新来几只燕,引起人们特别的兴趣,有人问;这燕来得这么早,是谁家的呢?懂得诗句所描写对象的特征,然后进行联想和想象,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错误。

类似的题例如;《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联想和想象应抓住月光“空明”的特征;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联想和想象应抓住景物宁静美丽的特征。

三、联想和想象应符合基本的生活常识

比如燕子啄泥是为了筑巢而不是为了“品尝”,燕子在飞行中吃虫而不是像有的鸟儿在树上捉虫等等,都是基本的常识,学生应该懂得。

四、巧用比喻、拟人修辞

比喻就是打比方,拟人就是把物当人来写。这两种修辞的运用需借助联想和想象,可将描写对象写得生动形象。上述赏析题的参考答案就是很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来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