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家李流芳的文学主张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流芳,字长蘅、茂宰,号檀园、香海,祖籍安徽,侨居嘉定,生于公元1575年嘉定一个官宦世家,去世于公元1629年,是明代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以诗歌和小品闻名于世。

 李流芳科举不顺,因此放弃举业,专注读书,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又有“画中九友”之一。

 李流芳文章主张自然流露、平易近人、质朴清新。认为文章不是刻意炫技之作,而应当是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之作。当时文坛竟陵之气方盛,公安之余波未绝。李流芳在其中好似一股清流,既不似求复古革新的李攀龙等人的作品。同时也不是钟惺等人的神秘晦涩。

 李流芳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与陶渊明近似,恬淡自然,朴实无华。受到好友程嘉燧的影响,李流芳认为诗歌是性情的真实流露,性情是诗歌的声名。不管是字句还是表达形式,都应当是为了表现作者真情实感的途径,而不应当将形式凌驾于情感之上。

 李流芳是当时的著名书法家,其书法源于苏轼,以行书和草书见长。书法风格浑厚而大气、自然而严谨,受到董其昌书法影响深远。

 绘画方面,李流芳学习师承五代董源、巨然以及元代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和倪云林。而在学习这些名家的同时,李流芳又强调师法自然,注重写生,于画中自创新意。

 李流芳擅长山水画和花卉,归昌世曾赞:“其娟美之致,俱在笔墨之外,真不可及。”董其昌评为:“竹石花卉之类,无所不备。出入宋元,逸气飞动。”

 除了诗、书、画之外,李流芳还精于治印。他宗法文彭,上溯汉制,又自具创意。在治印方面,算是当时的大家了。

 不要看李流芳在文学上成就很高,就是带着眼镜的书呆子,李流芳还是一个有志趣的吃货。

 李流芳有一天和朋友们去西湖玩耍,当时正好是莼菜生长的季节。因为莼菜十分美味,所以每年这个时候,城中的人们都会倾城出动,来到西湖边采摘莼菜。李流芳他们出来游玩的时候,就看见了举城百姓采摘莼菜的胜景。

 人们从早采摘到晚,然后再将这些采摘下来的莼菜,千担万担的运到萧山的湘湖湖中浸泡,清洗。据说被湘湖湖水浸泡清洗过后的莼菜十分美味,销售很好。

 李流芳他们还是第一次看见,于是就起了好奇之心,找人买了许多莼菜,然后拿回家烹调。

 莼菜羹做好带上桌,一眼望去,色香味俱全,特别是那诱人的色泽,让大家都不忍下箸破坏。大家都愣了一会儿,才抵挡不住诱惑,举筷品尝。

 李流芳很快就被莼菜的美味征服,大赞莼菜当与当时著名的黄芽菜、燕笋等媲美。甚至因为这道美味,他还专门作了一首。

 《莼羹歌》

 怪我生长居江东,不识江东莼菜美。今年四月来西湖,西湖莼生满湖水。

 朝朝暮暮来采莼,西湖城中无一人。西湖莼菜萧山卖,千担万担湘湖滨。

 吾友数人偏好事,时呼轻致此味。柔花嫩叶出水新,小摘轻淹杂生气。

 微施姜桂犹 *** ,未下盐豉已高贵。吾家平头解烹煮,间出新意殊可喜。

 一朝能作千里羹,顿使吾徒摇食指。琉璃碗成碧玉光,五味纷错生馨香。

 出盘四座已叹息,举箸不敢争先尝。浅斟细酌意未足,指点杯盘恋余馥。

 但知脆滑利齿牙,不觉清虚累口腹。血肉腥臊草木苦,此味超然离品目。

 京师黄芽软似酥,家园燕笋白于玉。差堪与汝为执友,菁根杞苗皆臣仆。

 君不见,区区芋魁亦遭遇,西湖莼生人不顾!季鹰之后有吾徒,此物千年免沉涸。

 君为我饮我作歌,得此十斗不足多。世人耳食不贵近,更须远挹湘湖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