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古诗词创作背景的作用

可以肯定地说,了解写作背景是理解欣赏古诗词的基础。

首先,我们来看一首唐代朱庆馀写的《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的意思是: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我们会误以为这诗是一个女子写的,以为是表现夫妻恩爱的,其实,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

朱庆馀是男人。他写这首诗的用意根本不是要表现夫妻甜蜜的新婚生活。那么,一个大男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那就要了解写作背景了。

宝历(唐敬宗年号,825年—827年)年间,朱庆馀要参加进士考试。那时时兴“行卷”,就是参加考试的士子在考试前,可以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看。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荐拔后辈。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写诗呈给张籍。

诗中,他把自己比作新妇,把张籍比作新郎,而主考官则成了公婆。借问新媳妇的打扮是否能讨得公婆的欢心,实际上是在问自己的文章是否能得到主考官的赏识。

如果不知道写作背景,对诗意的理解就会大相径庭。

我们再来看李商隐的《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我心情抑郁,驾车登临旧时的乐游原。夕阳下的风景无限美好,只可惜时光临近黄昏。

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我们会认为此诗是写作者由于心情苦闷,登乐游原消愁,抒发对美好晚景的留恋之情。

但是,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是:诗人身处晚唐衰世,郁郁不得志,面对古原夕照,想想自己一生理想难以实现,国运将尽,忧虑揪心。这种哀伤和叹惋一是为自己,二是为国运。在哀伤与叹惋中,作者仍不失对生活和美的执著追求。

总之,诗言志,诗为心声。中国的古诗词内容广泛:历史题材、田园风光、边塞风情、闺阁怨情、愤懑抒发等等。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真的无法领略古诗词的绚丽多姿

像这样的诗词还有很多,所以,如果我们要想更好地理解欣赏古代词,就要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