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李白大半生都在游山玩水,不用工作,他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提到大唐的诗歌,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就是李白,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大唐因为有他的身影而变得更加动人,他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瑰丽诗篇,但其实,大唐对李白并不友好。他的一生是相当坎坷的,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无法在官场上立足,而他同时又对官场很是执着,很想成就一番事业,只有有的时候没有机会,有的时候机会握不住,总之,他在官场上是很失败的。
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因为无法得到重要而总是在路上,他热爱大唐的秀丽江山,所以遍访名山大川,有时候也寻仙问道,他的一生似乎都在游山玩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大江南北都有他的足迹,他是真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代表,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诗才格外的动人。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我们知道,旅游是相当费钱的,而李白在大唐又几乎是没有工作的,而且他还很是豪爽,那么,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如何维持生计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点,李白家境殷实。当然这钱不是他赚的,是他的父亲和祖上攒下的家业。关于李白的家世,不仅在后世看来是一个迷,即便是在大唐也是一个迷,他的真正身份一直讳莫如深,其中有两种说法比较流行,一种是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这是李白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提到的。
我们知道,李渊是凉武昭王暠的七世孙,所以这样看来,李白和李唐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李白是李建成的后代,这更就是说明李白是李唐宗室了,当然还有别的说法。
不过无论怎么说,李白的家世应当是相当不错的,且家底丰厚。李白五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五岁就在家乡小有名气,渐渐开始在川蜀游历,后来更是大江南北的游历,这些都不是一般的家境能够负担得起的。
我们从李白花钱大手大脚这件事上也能看出他自小是不缺钱花的。他在写给裴长史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一年就花掉了三十余万,而且这些钱并不都是花在李白自己身上,而是大部分都接济了落魄的文人、学子。李白的性格中有游侠的特质,四处游历,乐善好施。
第二点,李白的岳父家家底丰厚。李白的第一个妻子是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他和许氏成婚后,曾很长一段时间居住在安陆,他曾数次拜谒裴长史,但后来裴长史不愿意再见他,于是他开始为前往长安做准备。
后来许氏去世,李白的继室是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两人婚后感情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宗氏也喜欢道家的东西,因此和李白很能谈得来,后来李白在安史之乱中犯了点错下了狱,宗氏积极奔走相救。
我们看,无论是第一任妻子还是继室,家世都是相当不错的,家中资财自然也少不到哪里去,有这样的岳父,李白很多时候根本不缺钱花。
第三点,李白自己也赚钱。李白虽然没有正儿八经上过班,就算是跟在唐玄宗李隆基身边供奉翰林的时间也不长,但毕竟是有点工作经历的,唐玄宗没少给李白赏赐,让李白离开的时候也赐了黄金,这些很够李白花一阵子的,而且李白还时不时得到一些人的赏识,做做幕僚,也能攒点银子。
还有就是润笔费,我们知道,李白文采斐然,出口成章,下笔则一气呵成。自然就能依靠这个赚点润笔费,按现在来说就是稿费,比如撰写碑文、墓志铭,写写文章什么的,都能赚不少钱,唐朝时期的文人靠润笔费发家致富的不少。
比如和李白有过交往的大唐书法家李邕擅长写碑颂,?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
再比如韩愈曾作《平淮西碑》,过后韩宏给了韩愈五百匹绢,如果现在算起来的话,得有二十万左右,等等。唐朝时期的润笔很流行,作为知名的大诗人,李白自然不可能没有润笔费。
第四点,朋友接济。虽然李白家里有钱,岳父家里也有钱,他自己也能赚钱,但他花钱大手大脚,又到处游历,结交朋友,乐善好施,自然就会有钱花完了的时候,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朋友接济,这个朋友的范围很宽泛,有的就是每到一地的一些知名人物,李白去拜访他们,他们也喜欢和李白结交,自然舍得花钱,李白住一阵子的花费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再者就是好朋友,比如汪伦,汪伦曾让李白住进他家,好吃好喝伺候着,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还送了不少的好东西。李白自己有钱的时候会接济落魄的学子、文人,而李白落魄了,也有愿意接济李白的。
他还有一个关系比较不错的族叔,即李阳冰,李白最后的那段日子就投奔了李阳冰。当时李阳冰是当涂县令,李白就住在李阳冰家中,吃喝都是李阳冰负责,李白还将自己的手稿都交给了李阳冰,托他对其进行整理,这就是后来的《草堂集》。
以上四点,大抵就是李白的经济来源,他以此维持生计,当然,有时候难免穷困潦倒,比如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年老,生病,穷困折磨着他,好在他有个不错的族叔收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