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原》全诗及赏析
诗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出处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译注傍晚时我的心情不佳,驾车登上了古代的乐游原,观看长安城的晚景。那夕阳金光返照,景色是多么动人。很可惜,只是好景不长,已经临近黄昏。
全诗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①乐游原:地名,在古长安南郊,因地势较高,在那里可以看到长安城全貌。
②向晚:傍晚。
③只是:只可惜。
全诗赏析1
[1]乐游原,在今西安市南,是唐代的游览胜地。汉宣帝时在此建有乐游庙,距李商隐时代已九百年,所以诗中称为古原。诗约作于会昌四年至五年。当时唐王朝国运衰微,作者个人也沉沦失意。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进士。少孤贫,受知于令狐楚,后来又成为王茂元的女婿,令狐与王分属于政治上对立的两党,他无端地被卷进两党斗争旋涡,一生困顿下僚,不受信用。他怀有济世的政治抱负,不得施展才干,四十五岁郁郁而终。他是晚唐杰出诗人,作品深沉含蓄,构思缜密,想象丰富,词藻华赡,善于用典,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七律的.艺术成就最高,世称“七律圣手”,与杜牧并称“小李小杜”。他的一部分作品表现出朦胧美,其中也有流于晦涩难解。有《玉溪生诗集》、《樊南文集》及补编。
[2]向晚:傍晚。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诗人观赏乐游原的自然景色,表现了好景不常的感慨与惆怅。《诗境浅说续编》说:“诗言薄暮无聊,藉登眺以抒怀抱,烟树人家,在微明夕照中如天开图画;方吟赏不置,而无情暮景,已逐步逼人而来,一入黄昏,万象都灭,玉溪生若有深感者。”明何焯又说:“迟暮之感,沉沦之感,触绪纷来,悲凉无限。”(《唐宋诗举要》)宋杨万里说:“此诗忧唐祚将衰也。”(《唐诗品汇》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寥寥十字所构成的意象,有其丰富的内涵,它表现的是时光消逝、美景无常、江河滚滚永不再来的没落感,所以纪昀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李义山诗集汇评》)总之,它表现的是一种时代的悲凉之音。
鉴赏导示
李商隐 (812—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他因受当时牛李党争的影响,被卷入旋涡,政治上受到排挤,一生不得志。李商隐和杜牧齐名,是晚唐重要的诗人之一,为区别于李白,人称“小李”。他的诗,多抒写时代乱离的感慨,个人心情的郁闷,意境朦胧,语言优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全诗鉴赏
这是一首登高遣怀诗,是典型的晚唐之音。
诗人在傍晚时分,感到心情不舒畅,于是驱车来到乐游原上,登高望远以求一解心中的郁闷之情。
夕阳下的万物都披上了绚丽的金光,那特殊的色调让诗人感动。诗人看到这种景色,无限感慨: 夕阳无限美好,但时光是留不住的,不一会儿这美景将会变成暮色。诗人从大自然兴衰交替的现象中,感悟到应珍惜光阴,热爱自然。同时又通过对特定环境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悲身世、叹国事、惋惜时光流逝的一种情绪。
这首诗虽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内涵极其丰富,尤其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是对晚唐社会的真实写照。
鉴赏要点
[1]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寓情于景、于理中,含蓄而深广。
[3]内涵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