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约粮食的资料
爱惜粮食 为国分忧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时,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幸福。我们为自己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和国公民而自豪,我们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但同时,你们有没有为我们的祖国忧愁呢?
我国人口众多。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二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你们为我国这一最大的问题忧虑过吗?
不错,我们有***产党的领导,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早已解决了旧中国几千年没法解决的人民吃饭问题。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可是,透过下面的数字,我们也应该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仅使吃饭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且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有这么一组数据。1998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2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这真是一张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万人就要吃50亿公斤的粮食!所以,增产粮食,节约粮食,对我们的国家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同学们都知道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世界粮食日的那一周定为节粮周。我们要开展各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活动,真正达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得出的"爱惜粮食"的要求!今天,我们知道了国情,进一步明确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特殊意义,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1996年,我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以来,我国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近10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年均产量较上一个10年增长了10%以上,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居民膳食结构显著改善,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粮食实施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更加巩固、手段更加灵活,实现了立足国内粮食自给的预定目标。粮食生产的发展消除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粮食问题的担忧,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6年我国粮食总产实现连续三年增产,达到9949亿斤,不仅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也可望提前实现“十一五”末粮食总产达到1万亿斤水平的规划目标。但在形势出现转机之际,更要对目前存在的困难保持清醒认识。
首先,粮食继续增产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土地和水资源的制约日益突出。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较粮食产量峰值时的1998年减少了1.2亿亩,接近18亿亩的底线,而且被占的基本上是优质耕地。同时,粮食播种面积也下降到15.6亿亩,与农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15.5亿亩粮食播种面积基本持平。我国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近乎到了不能继续减少的临界水平。我国还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并且年度间、区域间分布很不平衡。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二是人口总量仍将保持惯性增长的势头。根据有关报告,未来20年,中国的人口总数还将继续增加,至2033年前后达到15亿的峰值后方可缓慢下降。人口增加直接推动了粮食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这将使我国本已偏紧的粮食产需形势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更趋严峻。三是气候变化加剧影响增大。据统计,我国因灾年均损失粮食在1000亿斤左右,相当于每年产量的1/10。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趋于频繁,从而加剧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四是农民依靠种粮增收的空间有限。近年来国家持续增加了“三农”方面的投入,有效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总体上农民种粮收益仍然偏低,而且受人多地少、分散经营、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的制约,未来提高种粮收益的空间十分有限。特别是在不少粮食主产区,青壮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致使投入粮食生产的物力、人力和技术不足。
其次,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2006年,我国粮食在总量基本实现平衡的同时,品种结构的不平衡问题日渐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小麦和稻谷口粮品种基本实现紧平衡目标。综合国家有关部门的分析报告,2006年我国小麦产销略有盈余100亿斤左右,稻谷产销略有缺口,但不超过100亿斤,甚至更少。两大口粮品种处于紧平衡状态。特别是稻谷,在过去的20年,城市大米消费量增长达83%,以大米为口粮的人口比例已达到60%,且产量波动大、储存难,是引发市场变化的先导和敏感品种,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二是玉米供求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近几年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养殖业较快增长,能源消耗增加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迅猛扩张,粮食深加工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这个特点在玉米品种上表现最为明显。2006年,我国玉米出口同比减少60%以上,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我国玉米供求将从宽裕向偏紧转变。三是大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进一步加深。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大豆进口达2827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面对跨国企业资本和产业优势的挤压,国内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市场出现萎缩,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第三,粮食综合供给能力仍有待提高。考察粮食安全水平,不仅要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要看粮食的投放和流通效率。按照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粮食市场和物流体系仍比较滞后。粮食市场体系方面,一是市场主体发育很不充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改制任务尚未完成,还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单户农民粮食种植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多数个体、民营和股份制等市场主体经营规模和业务量较小,迫切呼唤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应运而生。二是各类市场发展不完善。粮食市场网络不健全,市场交易不规范,管理水平较差,硬件设施落后;市场经营方式不适应需要,服务功能不强。以电子商务和期货为代表的现代交易方式发展缓慢,发现价格、规避风险、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受到制约。
二、节粮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人们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会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仍然以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然而事实是:我国人口己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 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从1981-1995年间,全国***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每年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现实绝对不容乐观!!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
透过下面的数字,我们也应该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仅使吃饭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且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有这么一组数据。1998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2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这真是一张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万人就要吃50亿公斤的粮食!所以,节约粮食,对我们的国家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平时有没有浪费粮食的现象呢?在学校里,早中晚在食堂用餐发现这种现象真的是非常严重的,每天总有好多米饭、馒头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太令人痛心了!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
三、节粮措施。
我们要开展各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活动,真正达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的“爱惜粮食”的要求!今天,我们知道了国情,进一步明确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特殊意义。有首古诗说得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为了切切实实地把节粮落到实处,我们倡议:
1、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2、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同学更是如此,刷了饭卡,打了饭,就一定要吃完。
3、提倡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4、跟随家长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带回家。
5、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6、对垃圾进行分类,尽量减少垃圾排放,减少耕地污染。
7、积极参加田间劳动,在家中帮助家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