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是什么时候写的
卜算子·咏梅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陆
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不久随家人开始动荡不安的逃亡生涯,“儿时万死避胡兵”是当时的写照,也使他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种子。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赴临安应进士考试,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第二年礼部考试时居然被黝免。秦桧黝免陆游的原因,一方面是挟私报复,一方面也是因其“喜论恢复”,引起这一投降派首脑的嫉恨。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方开始步入仕途。这之后,陆游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起几落。他曾到过抗金前线,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从而体会到了“诗家三昧”。从此那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其诗歌中最为动听的主旋律。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真正想要恢复。即使有时不得不作出些姿态,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是最主要原因所在。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其一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写于1961年12月,是按照陆游的那首《卜算子咏梅》反其意而写的。在当时正值反华高潮、三年自然灾害这时国内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年轻的***和国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其二 毛泽东喜欢雪那漫天飞舞、让世界纯洁美好的雪。 在杭州这样的雪景并不常见。巧的是毛泽东1953年底第一次到杭州时这里竟飘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 1961年11月毛泽东又一次来到了杭州。 虽然已是冬天但南方的天气并不太寒冷。不知为什么诗人毛泽东又想起了雪也想起了雪中的梅花。 被古代诗人反复吟咏过的梅花或孤独清高怀才不遇或孤芳自赏顾影自怜。 再写梅花脱俗不易超越更难。 然而在毛泽东的笔下终于以前所未有的格调和时代精神为梅花创造一种空灵淡远而又热烈绚美的意境豁然开了一个新生面--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晚年诗词的代表作。 在诗人毛泽东心目中这梅魂梅骨梅趣梅神不正是在多事之秋那些始终有骨气、有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应有的风采吗 梅花与雪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依然是冬天的季节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那天诗人又作《七律·冬云》以言志--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政治气候和自然气候在诗人的心海上俨然架起了一座桥梁一点就通。 梅花与冰雪 在诗人的心曲中仿佛藏伏着一根***振的丝弦一拨就响。 这首《冬云》的意境无疑是一年前的《卜算子·咏梅》的延续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