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张说所写之试都是阿谀奉承吗
文宗张说所写之试都是阿谀奉承吗,一提起张说,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张说是开元时期大唐文坛第一人,有着“文宗”的称号,也有不少人想要知道文宗张说所写之试都是阿谀奉承吗,答案就在下面文章。 文宗张说所写之试都是阿谀奉承吗 张说,唐朝开元名相,生于公元667年,卒于公元730年,名说,字道济,也有人说他字“说之”,是现在的河南洛阳人。张说一生三次拜相,三次被贬,仕途可谓是坎坷崎岖,但和他仕途相反的是他在文坛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曾统治唐朝文坛三十年,死后被开元时期的读书人称为“文宗”。 年轻的张说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不俗的文学造诣,当时的他在科举考试之时做的策论,被认定为天下第一策论。后来被任命为太子校书,后来和崔湜等人一起编修《三教珠英》。唐长安三年,由于不肯和张易之同流合污陷害宰相魏元忠,被陷害流放钦州。 唐中宗复位之后,召回张说,任命他为兵部侍郎。唐睿宗继位之后,张说因为审判中宗时期的李重福谋反一案有功,被任命为太子李隆基的侍读,成为太子的近臣。唐睿宗二年,张说被封为宰相,期间,极力向皇帝推荐当时身为太子的李隆基。 第二年,李隆基继位为唐玄宗,刚刚继位的李隆基由于根基不稳,朝廷大事都由太平公主把握着,当时太平公主想让崔湜担任宰相,迫于太平公主的威势,李隆基只好罢掉张说的相位。后来,唐玄宗灭掉太平公主之后,又启用张说,但是张说又在和姚崇夺权的时候,失败被罢。这一次的张说可以说是遇到了政治上最大的失败,罢相之后的他被一贬再贬。虽然,最后张说又被重新启用,但是此时的他年事已高,在开元十八年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张说虽然有才,但是他非常的贪财,而且为人脾气也比较暴躁,所以和同僚的关系都不太好,这也使得他的仕途非常的坎坷。 张说的诗 张说,开元时期大唐文坛第一人,有着“文宗”的称号,《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作有293首,《全唐文》也收录了他的211篇文章。 张说历任大唐四朝大臣,三次执掌大权,他做的最多的就是与文学有关的工作,所以文学方面的造诣非常之高。张说的文笔比较雄健,他写的东西非常的大气磅礴,很有气势,所以朝廷的诰命基本都是出自张说的手笔。而且张说才思敏捷,常常能够很快的理解一些文学名句,并能够活学活用,由于他曾被封为燕国公,所以当时的人们将他和许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张说最擅长的还是碑文和墓志的写作。 张说的诗先前都没有摆脱官场之中那些奉承之意,这些诗词都是为了讨好自己的上司。张说由于科举考试时期的一篇策论而出名,后来很多人都想得到他的诗词,刚刚步入仕途的他为了自己的前途,不得不委曲求全,给那些权贵写诗词。这些诗词,看的时候,去掉那些奉承之言,还是比较不错的,也有很多的佳作流传于世的。如《宋梁六自洞庭山》,就是一部比较不错的送别诗。 后期的张说诗词,风格大变,由之前的意气风发,大气磅礴变为后来的凄婉哀怨,如深闺怨妇一样。这和张说的人生经历有关系,那时的张说和姚崇夺权失败,被一贬再贬。再加上自己的年纪也很大了,也没有多少时间去等待,此时的张说看到自己的仕途一片黑暗,毫无希望可言,所以诗词多用凄婉哀怨之言,来表达自己的不得志。 张说《邺都引》 《邺都引》是唐朝著名文人张说所写的一首缅怀魏武帝的诗,也可被称作新乐府辞。这首诗歌可以说是张说的顶峰之作,也是一首可以传唱千古的名作。 张说写这首诗的时间,是他被贬为相州刺史的时候,那时的曹操古都邺都就在相州境内。张说来到邺都,想到魏武帝纵横天下,建功立业的`时候以及他死后所留下的威名,再联想到自己屡次遭到贬黜,被奸佞小人所陷害,心中不禁悲愤万千,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邺都引》这首千古绝唱。 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六句,主要写的是魏武帝生前是怎样建功立业的,来企寄托自己的凌云之志。第一句“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磅礴大气的开篇,奠定了全诗豪放激情的情感格局。“草创争天禄”表明了魏武帝虽然初期创业的艰难,但是他没有放弃,反而敢跟天地去进行争斗,指出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形态。 诗的后六句是对于魏武帝死后的描写,通过对其子孙后代的总结,以及后世之人对于魏武帝的评价,表达了一种时光荏苒,英雄不再的感慨。连魏武帝这样的大人物也抵不过时间的冲刷,如今他的功绩已渐渐被人们所忘记了。后来作者又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态,既然魏武帝这样的大人物都没能做到名垂青史,何况是我呢。 全诗气势恢宏,语言磅礴大气,抒情跌宕起伏,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张说十大经典语录 张说(667年-731年),字道济,作者是唐朝诗人、政治家张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 1、思若泉涌,文若春华。 赏析:这句话出自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若,像。春华,春天开的花。此言乃是形容一个人文思畅达、文笔华美之辞。 2、处高心不有,临节自为名。 赏析:这句话出自张说《五君咏五首·李赵公峤》。生死高位而不觉得厌烦,面临生死,还要保持气节。 3、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赏析:这句话诗题为《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其中,“光华”指的是阳光在水波里反射出来的光辉。所以,这首诗大意是指,平静的湖面仿若与上面的天空连在了一起,湖水之中倒映着岸边林木的影子。 4、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赏析:这句话出自《和尹从事懋泛洞庭》湖面之上突然升起的波浪,在阳光的反射下发出了耀眼的光华,恍惚之间,我还以为自己驾舟行驶到了太阳那里呢! 5、刑一则人畏而不干,政简则俗齐而不伪。 赏析:这句话出自《对词詄文苑科策·第二道》。统一刑罚标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么民众就有所畏惧而不敢贸然干犯了;政令简明,易知易行,那么社会习俗就会趋于一致而民无伪态了。此言统一刑罚标准、简化政令的重要性。 6、刑在必澄,不在必惨;政在必信,不在必苛。 赏析:这句话出自《对词詄文苑科策·第二道》。施用刑法一定要澄明,依法判罪量刑,而不在于残酷;发布政令一定要讲信用,而不在于政令一定要严苛。此言执法要有透明度、依法量刑,政令务求言而有信,才能取信于民。 7、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赏析:这句话出自《起义堂颂》。源头如果能够得到疏浚,水便会流向很远的地方。树的根子如果扎的很深,枝叶就会很茂盛。 8、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赏析:这句话出自《下江南向夔州》。碧绿的河水弯弯曲曲向远方流去,流过两岸的青山。 9、云间东岭千重出,树里南湖一片明。 唐开元三年,诗人张说被贬为岳州刺史。本句出自其《灉湖山寺》一诗,便是其在此期间到灉湖山寺内游玩时所作。作者在本诗中表面是写周围的湖山美景,实则是在抒发内心遭贬的不满之情。东边的山峦纷纷地从白云间涌了出来,而丛林的影子则清晰地倒映在南湖之中。 10、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煞人。 赏析:这句话出自《邺都引》。登上当年歌舞繁华的铜雀台旧址,只有萧瑟的秋风令人愁肠欲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