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醒悟诗歌议论文

“入世”与“出世”

——从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说起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由王国维老先生的这段话,我首先感悟到的就是诗人的“入世”与“出世”。“入乎其内”指的是诗人要直面现实,就是“入世”。“出乎其外”指的是诗人要超脱现实,就是“出世”。

由“入世”与“出世”,我很自然地联想起唐朝的两位大诗人——杜甫和李白。

杜甫应该属于“入世”诗人的代表,他的许多著名诗句,就是在对现实生活的深入体味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如果没有对唐明皇穷兵黩武而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的现实的深入体味,他能写出“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君不闻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兵车行》)的诗句吗?如果没有对因“安史之乱”而导致的国破家亡的现实的深入体味,他能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的诗句吗?如果没有在岳阳楼上对洞庭湖景色的深入体味,他能写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的诗句吗?如果没有对喜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心情的深入体味,他能写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句吗?如果没有对自身流离半生、忧愁病苦的生活的深入体味,他能写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的诗句吗?如果没有对茅屋为秋风刮破而淋雨一夜的凄苦生活的深入体味,他能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吗?……

李白应该属于“出世”诗人的代表,他的许多著名的诗句,就是在对现实的厌弃和超脱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正是因为他对宫廷生活的厌恶,他才要去寻找一个与现实迥异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理想境界,进而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呼声;正是因为他对仕途不顺的无限感慨,他才想到要像古代的隐士那样遗世独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正是因为他对自己不被人家理解重用的愤慨,他才要借酒销愁,“钟鼓馔玉不为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

有人对“入世”与“出世”进行评价,往往要在前面分别加上“积极”和“消极”二字,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态度,才有可能让今天的我们领略到风格迥异的这两类作品。从这个意义来说,“入世”也好,“出世”也罢,都是“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