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的文言文
1. 有关笔的诗
笔
唐贯休
莫讶书绅苦,功成在一毫。自从蒙管录,便觉用心劳。
手点时难弃,身闲架亦高。何妨成五色,永愿助 *** 。
笔
唐李峤
握管门庭侧,含毫山水隈。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
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
笔
唐杨收
虽匪囊中物,何坚不可钻。
一朝操政柄,定使冠三端。
笔
唐徐寅
君子三端擅一名,秋毫虽细握非轻。
军书羽檄教谁录,帝命王言待我成。
势健岂饶肥水阵,锋聒还学历山耕。
毛乾时有何人润,尽把焚烧恨始平。
紫毫笔
唐白居易
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毫虽轻,功甚重。
管勒工名充岁贡,君兮臣兮勿轻用。
勿轻用,将何如?
愿赐东西府御史,愿颁左右台起居。
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
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
起居郎,侍御史,尔知紫毫不易致。
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
慎勿空将弹失仪,慎勿空将录制词。
寓笔
唐司空图
年年镊鬓到花飘,依旧花繁鬓易凋。
撩乱一场人更恨,春风谁道胜轻飙。
咏宣州笔
唐耿湋
寒竹惭虚受,纤毫任几重。影端缘守直,心劲懒藏锋。
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笔精诗
唐唐无名氏
昔荷蒙恬惠,寻遭仲叔投。夫君不指使,何处觅银钩。
学问从君有,诗书自我传。须知王逸少,名价动千年。
能令音信通千里,解致龙蛇运八行。
惆怅江生不相赏,应缘自负好文章。
咏笔二首
唐徐夤
秦代将军欲建功,截龙搜兔助英雄。
用多谁念毛皆拔,抛却更嫌心不中。
史氏只应归道直,江淹何独偶灵通。
班超握管不成事,投掷翻从万里戎。
君子三归擅一名,秋毫虽细握非轻。
军书羽檄教谁录,帝命王言待我成。
势健岂饶淝水阵,锋铦还学历山耕。
毛干时有何人润,尽把烧焚恨始平。
笔离手
唐薛涛
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
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戏笔
宋杨万里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2. 班超投笔的译文(古文)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3. 文言文10篇 笔译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县令捕蝗
钱穆甫担任如埠的县令,适逢当地爆发蝗虫引起的旱灾,而泰兴的县令却欺骗郡的长官说:“当地没有蝗虫。”不久,蝗虫成灾,郡长官责问,泰兴的管县无话可说,说当地的蝗虫,大概是从如埠飞来的。于是下公文给如埠的官县要求捕捉蝗虫,不能让它侵害邻近的地区。钱穆甫拿到公文,就在对方公文的末了写了首诗恢复他:“蝗虫原本是天灾,而不是管县没有能力。既然是从我的地盘上飞出去的,就请你们从你的地盘上将它们押回来。”
4. 投笔从戎的文言文翻译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为人有远大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家孝顺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能言善辩,粗览历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到洛阳。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长期的劳苦,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地,以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
5. 有关书法的文言文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学书为乐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 学书作故事 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
学真草书 自此已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
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学书工拙 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
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
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 用笔之法 苏子美常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
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因知万事有法。
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 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独以为不然。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
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盖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
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苏子美蔡君谟书 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口,用尽气力,不离故处。”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
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 李邕书 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
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
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
《笔说》 学书静中至乐说 有暇即学书,非以求艺之精,直胜劳心于他事尔。以此知不寓心于物者,直所谓至人也。
寓于有益者,君子也;寓于伐性汨情而为害者,愚惑之人也。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情性耳。
要得静中之乐,惟此耳。 夏日学书论 夏日之长,饱食难过,不自知愧。
但思所以寓心而销昼暑者,惟据案作字,殊不为劳。当其挥翰若飞,手不能止,虽惊雷疾霆,雨雹交下,有不暇顾也。
古人流爱,信有之矣。字未至于工,尚已如此,使其乐之不厌,未有不至于工者。
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不必取悦当时之人,垂名于后世,要于自适而已。 《杂题跋.跋李翰林昌武书》 昌武笔画遒峻,盖欲自成一家,宜***见称于当时也。
风雅寂寞久矣,向时苏、梅二子以天下两穷人主张斯道,一时士人倾想其风采,奔走不暇,自其沦亡遂无复继者,岂孟子所谓“折枝之易”第不为耶?览李翰林诗笔,见故时朝廷儒学侍从之臣,未尝不以篇章翰墨为乐也。 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
羲、献以来,遗迹见于今者多矣,小楷惟《乐毅论》一篇而已。今世俗所传,出故高绅学士家最为真本,而断裂之馀仅存者百馀字尔,此外吾家率更所书《温彦博墓铭》亦为绝笔。
率更书世固不少,而小字亦止此而已。以此见前人于小楷难工,而传于世者少而难得也。
君谟小字新出而传者二:《集古录目序》横逸飘发,而《茶录》劲实端严。为体虽殊而各极其妙,盖学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
予非知书者,以接君谟之论久,故亦粗识其一二焉。治平甲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