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分析|军校大学语文考试题

系统分析当前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可为大学语文文学教育深化改革发展提供依据,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概括起来,当前军校大学语文文学(诗歌)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课时少,内容多

2006年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印发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语文课“总教学时数为40-60学时。各部分教学学时的参考区划为,文选20-30学时,写作14-20学时,演讲6-10学时。”军械工程学院的杨平教员谈到。在他们学院,“学员旅课时为40课时,普通生只有20课时”,“在教员所有开设课程中,20课对可以说少蓟了极限”――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课时之少由此可见一斑,而这只是情况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当前为众多院校所采用的军队院校统编教材《大学语文教程》(苗秀娟版),***分为上编文学、中编写作、下编演讲三个部分,是一本体系庞杂、内容繁多、厚达651页的教材,其中上编文学部分又分为四章,每章又有两节。第一章诗歌部分,除第一节“诗歌概说”需用一定课时外。第二节作品选部分人选作品28篇,精读篇目10首,泛读篇目18首。其中精读篇目哪怕每首只用1个课时,也需要10个课时,这样,仅第一章诗歌部分就至少需要十多个课时,亦即要用去所规定文学部分的一半、甚至多半课时,同时还意味着其它三章只剩下一半或少半课时,这显然不合适。因此,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十分突出。

结论:课时少、内容多的现状使教员基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无法达成课程目标。

二、地位低,要求高

虽然军队院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已把大学语文课列为核心课程,但在很多学院大学语文课仍未受到应有重视,仍未获得应有地位。南昌陆军学院王海兰教员在对一组调查数据分析后指出:“大学语文在各个院校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院校对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充分,未能将大学语文列入学员必修的公***基础课,只是作为选修课开设。”

在武警院校,大学语文虽然是必修课。且安排了200学时,但依然存在不受重视的情况。武警沈阳指挥学院梅雪瑞教员谈到:因为大学语文课“既缺乏思想政治课的某种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那样的强势性,所以只能处于被逐步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语文考试不用花费多大力气就能及格,而高数、物理和外语考试就不那么容易过关。尤其是在外语四级证书和学位挂钩的严峻形势下,学员不得不做出让大学语文为专业课、其他基础文化课和外语四级让路的决定。”

大学语文课的地位本已很低,其中文学课的地位则更低。第二炮兵指挥学院的王娟教员谈到,一些学校把语文课看作单纯的工具课,满足于实用文体写作教学、任职需要口语培训,教材中那些对学员思想教育和审美意识培养有积极作用的内容被抛弃了。作为文学课一部分的诗歌教学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方面是大学语文课程地位的低位化,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大学语文课的要求却很高:在“人才培养目标模型”、“课程标准”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从内容到能力、素质的培养;从精读篇目到泛读篇目;从文学史到诗人、诗体及诗歌流派;从基本知识到鉴赏要领等等,都提出了全面、深入而细致的要求。

结论:大学语文诗歌教学如此低的地位和几近于无的课时,使那些全面、深入、细致的教学要求无法落到实处,教学质量无从保障。

三、教学方式单调、手法单一

阅读军队院校大学语文(人文)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可以看到,许多教员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一问题。海军工程大学人文社科系的曾美勤教员指出:“当前军校大学语文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教员讲授为主,一个人在讲台上大唱独角戏。”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的吴瑕教员也认为“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教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以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授课的”;昆明陆军学院的赵伟教员谈到:“过去的教学,一般都是教员讲解分析、学员被动接受,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大,教学效率低下。”武警福州指挥学院的郭禾教员认为,“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员的思维”,易形成“‘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局面”。

结论: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大学语文文学(诗歌)教学目标无法落到实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亦近乎为一句空话。

四、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从军队院校大学语文(人文)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中可以看出,在这一点上教员们也已形成***识:军械工程学院的徐莹教员谈到:“纵观军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其在人文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并未真正体现,其独特作用也并未全部发挥出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李宗江也谈到:“人文教育的目标和现实教学活动之间存在严重的错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成为主要的教育活动,理念层次的教育即使是写人 教学计划 ,也没有相应有力的教育措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缺少认真的引导,人文理念的教育多被看成了软指标,看成了与人文知识教育无关的东西”。武警济南指挥学院的赵万义教员讲:“有的授课教师,把很好的一篇文学作品,先分解成段落,再拆成句、词、字,文章本身的思想境界、情感追求荡然无存。而对作品进行的思想、背景之类的分析,往往也是干巴巴的套话、空话,蕴藏在文字间的睿智、激情被分析得无影无踪,也就无法让学生感悟人文精神。”

那么,大学语文教学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弊端又在哪里呢,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的汪细莲教员认为“其后果是大学语文被戏称为‘中四’语文,学员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甚至非常厌烦大学语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李宗江教员认为:“不但极大地影响了学员学习大学语文课的积极性,而且抑制了大学语文人文教育功能的发挥。”昆明陆军学院的王韶宇教员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文教育的欠缺,影响了现代化合格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表现为文化底蕴不够丰厚,锐意进取精神亟待加强,开拓意识不强,积极向上的心态不够全面,从而难以适应现代化战争对军人的素质要求。”

结论:作为大学语文教学一部分的诗歌教学同样具有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大学语文教学实际与“人才培养目标模型”和“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较大。

五、学员人文意识差、思想有偏颇

对这个问题,教员们也有***识:炮兵学院的储冬叶教员谈到:“在老师苦口婆心地宣传传统文化的魅力时,很多学生都会问这样的问题:学习《大学语文》有什么用?”天津军事交通学院的孙丽教员认为:“受现行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中生很早就开始文理分班,军校招收的学员很多都缺少最基本的人文修养的人文精神滋养,文化视野狭窄, 缺乏想象力和雄浑浩博的胸襟,思想表达生涩,人文素质严重先天不足。”笔者在近年的诗歌教学中也有类似的体验,一些学员专注于字词、句式的解析,艺术技巧的探讨,而对作品精神层面的,诸如情感、价值观及审美等方面的内容则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没有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个性养成的教育放在应有的地位,”这是学员在人文意识方面的存在的问题。

在思想态度方面学员也存在一定问题。南昌陆军学院的王海兰教员谈到:“部分学员缺少自觉的语文意识,未能萌生亲近语文的情怀,缺少对大学语文的认同”,因而“选修(大学语文课程一笔者注)的比例极低”。昆明陆军学院语言教研室的赵伟谈到:“有不少的学员学习态度并不端正,他们不看重学习的过程,不看重哪一门课的学习,而只是关心学习的结果,关心能不能不付出或少付出,就通过任何一门课的考试。”

结论:作为教学主体的学员的思想认识方面的不足,给已经处于困境之中的大学语文文学(诗歌)教学带来更多的问题,造成更大的困难。

六、军旅特色几近丢失

2006年下发的军队院校统编教材《大学语文教程》,编者在前言中特别指出“本教材既有学术性、理论性,又突出了军旅特色”,“教材紧扣我军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内容突出了军旅特色”。但除写作和演讲部分较此前所用教材变化不大外,就文学部分来讲,军旅特色不是被加强而是被削弱了。以诗歌部分为例,1995年6月印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学院大学语文教材》(印发各院校试行)中,***入编26首诗词,军旅题材的就有21首,占88%;2001年下发的九五军队级重点教材、全军院校统编教材《大学语文》,***收入诗词25首,军旅题材的20首,占80%;2003年印发的武警院校统编试用教材《大学语文》,***入编16首诗词曲,军旅题材的10首,占63%;而2006版的军队院校统编《大学语文教程》,入编诗词28首,属军旅范畴的只有9首,仅占32%。由此可见,军旅诗所占比例由最初的88%降至32%,下降了56个百分点。以上数据从一个方面表明,就文学、诗歌部分而言,现用大学语文教材的军旅特色并不是像前言中所说的“突出了军旅特色”,而是大大削弱了军旅特色,是缺乏军旅特色。与地方教材相比,其军旅特征也并不突出。以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北京师范大学刘翠霄、山西大学阎凤梧等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入编26首诗词,其中军旅诗就有7首,占27%,仅比军校教材低5个百分点。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赋予了大学语文以培养学员!积极向上的战斗精神”的重任,军械工程学院的杨平教员也在“关于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军旅特色“是军校大学语文课特有的生存点和发展的立足点”。近日从网上读到美西点军校对一些课程作了调整,文学教育“追加了一个中国古代边塞诗单元。单元里的重头戏,是李白所作的《战城南》”。一方面是我军院校军旅诗歌的一减再减,另一方面是美国西点军校追加中国古代边塞诗单元,缺乏军旅特色的中国军校大学语文教学,将何以承担起培育“战斗精神”的重任,将何以生存和发展?这是每个军校语文教员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以上,笔者以诗歌教学现状为例,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陈述了目前军校大学语文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弊端。鉴此,笔者认为,深化大学语文文学(诗歌)教学改革,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目前宜从解决以上六个问题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