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才女叶小鸾是得什么病死的?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才女,恐怕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李清照。而在明末江南地区,流传于文人之间最著名的才女却是去世时仅16岁的叶小鸾。叶小鸾本人颇有才气,围绕她产生的故事更具有传奇性。与其说她是因才华流芳,不如说是她死后的演绎成就了她的才华。

对明末人来说,叶小鸾的名字广泛流传开,部分得益于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典名著,特别是小说散文类,很多都有金圣叹的评语。但是在明末,金圣叹扶乩、也就是算命的本事和名声,远远超过他的文学评论。

叶小鸾生活在明熹宗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在位时期,明朝内忧外患已经出现颓势。虽然崇祯帝上台后励精图治,除宦官、平冤案、厉行节约,但是对这个悲剧的末代皇帝来说,祖先留下的家底实在太过单薄。

朝廷中政党争斗不休,民间饱受大旱、瘟疫之苦;内有农民起义不断,外有日益强大的后金虎视眈眈。在这样动荡的局势下,时人都“不问苍生问鬼神”。而金圣叹在全国各地游走,自称有三十位阴间女徒弟,扶乩算命往往能言中主人心事,信徒颇多。

叶小鸾本人年少早夭,她的父母请金圣叹扶乩。金圣叹以文笔颇佳的诗句,与叶小鸾父母对答,被当时的文人传为佳话。金圣叹扶乩称叶小鸾本是月宫女侍书,这让本来在当地就颇有知名度的叶小鸾,名声传出了江南。

叶小鸾到底是什么样的才女呢?对现代人来说,可能用一个著名的小说人物解释更好理解,那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叶小鸾从小被送养在姨妈家,性格多愁善感,又非常擅长写婉约诗。她诗中“年年春草色,肠断一孤坟”等句子,被认为是曹雪芹撰写林黛玉诗作的风格来源。

叶小鸾的父母在当时都颇有才名,可谓是出身名门。她母亲沈宜修在她死后写的回忆录中描述道:“余因语云:‘桂寒清露湿。’儿即应云:‘枫冷乱红凋。’尔时喜其敏捷,有柳絮因风之思 。悲夫!岂竟为不寿之征乎?”。

可见在沈宜修看来,虽然女儿聪慧,但是很早就有“情深不寿、慧极必伤”的迹象。

这一点倒是与林黛玉非常相似。林黛玉所写的诗句虽然非常美,但是往往透着一股伤春悲秋的哀伤情绪。而叶小鸾的个人诗集《返生香》中,记录了她两百多首诗词和序、偈等杂文,无一不透着悲凉的情绪。

金圣叹在给叶小鸾扶乩,回答叶家双亲问“曾犯痴否”时,回答道:“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扔掉首饰盒中的珠玉,用来葬花,这是叶小鸾的痴,也是林黛玉在《红楼梦》中“痴”的代表行为。

而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叶小鸾是林黛玉原型的证据之一。虽然曹雪芹生活的年代与叶小鸾相隔了一个世纪,但是曹雪芹从小在江南长大,很可能对这位流芳后世的明末才女有耳闻。而金圣叹扶乩叶小鸾这样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也极有可能被他借鉴。

不过叶小鸾全家却比林黛玉传奇得多,或者说叶小鸾全家人都是林黛玉。叶小鸾养母张倩倩颇有才气,却因为子女夭折、与丈夫长期分隔,郁郁而终;她的姐姐叶纨纨听说妹妹早夭,悲伤过度而死;母亲沈宜修接连痛失爱女,也带着对子女的怀念撒手人寰。

就连叶小鸾的父亲叶绍袁,在妻女接连离世后整日忧郁憔悴,最终带着三个儿子遁入空门。

可以说叶小鸾一家人原本就是典型的文人世家、多愁善感,加上明末的社会动荡和国破家亡,虽然这一家人演绎了现实版的林黛玉,却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