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作品有哪些?

一、郭沫若的作品:

A、诗集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天上的街市》等等;

B、诗歌代表作品

1、天狗 2、笔立山头展望 3、凤凰涅盘 4、战声 5、罪恶的金字塔 6、天上的街市 7、骆驼 8、晨安 9、夜步十里松原 10、黄浦江口 11、血肉的长城 12、太阳礼赞 13、春莺曲 14、莺之歌 15、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6、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17、诗的宣言 18、炉中煤 19、霁月 20、郊原的青草

C、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嫈》《高渐离》;

D、回忆录

《洪波曲》

E、评论集

《雄鸡集》

F、专著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H、翻译书目

《茵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年,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年,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年,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年,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年,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年,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年,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年,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1935年,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年,群益

著作书目年份及出版社介绍

《黄浦江口》

《女神》(诗集)1921年,泰东

《瓶》(诗集)1927年,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年,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年,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年,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年、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年,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1931年,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年,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年,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年,现代

《沫若书信集》1933年,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1936年,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筑》(剧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