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那美好的仗诗歌歌谱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是王阳明临终之时,弟子们问他还有什么遗言?王阳明坦然笑着说的最后的八个字。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我一生坦荡磊落、心灵彻底自由,而今已再没有什么话可说了。正如:“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心即理

王阳明认为“心的本体就是天理”,这有点像西方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外界事物在我们内心呈现出来的情绪是正面还是负面,主要取决于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角度。我们对外界的认知,往往是我们内心认知的写照。所以,不是世界如何人便如何,是人如何,世界便如何。心里光明,世界便不黑暗;心里光明,世界便清晰透亮;心里光明,世界便温暖如春。

知行合一

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自从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无论是讲学、做地方官还是剿匪、平叛,总能够游刃有余,可以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正是“知行合一”的信念支撑着他全力以赴。这正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学习的做事方法:用你内心的觉知去决定应该做的事,然后尽心竭力、全力以赴。

致良知

致良知三字,是阳明先生晚年提出的观点,也是他一生思想的最终旨归。“良知”来自孟子,人人天生具备的善恶之心、恻隐之心、是非之心、诚爱之心便是良知。“致”来自孔子的“格物致知”,是“到达、抵达”的意思。王阳明将二者进行糅合、完善,提出“致良知”,即:将自己的良知扩充到底,事事物物,皆依良知而行。

事上练

阳明先生晚年始终在强调一句话,叫“事上练”,他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在过程中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克己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而克制自己,主要是克制自己的欲念,欲念一多,人心就会散乱。所以真正的功夫,就是懂得收束自己的内心,化解内心的妄念,萃取出美好的良知,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人这辈子只有几十年,短暂到来不及做第二件事。选择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必须明白自己的心意,找到自己的志向,集中精力,去解锁那个人生唯一的答案。常人多为物欲牵蔽“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蒙蔽心灵的是物欲,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当今时代,这点尤其值得人们重视。被蒙蔽的心,如蒙蔽二字的含义,是阴暗而糊涂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么用?唯有本心呈现,才能清明、放松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