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记》(129): 水月通禅寂
——读钱起《送僧归日本》
目前每天有三个学生和我一起晨读,两个一年级,一个五年级。今晨读完这首诗,就跟他们谈到了佛法。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谈什么佛法?听得懂吗?其实这是对生命的认识还不准确。
其实小学一年级才开始接触这些,已经算是起步很晚了。其实每个人还在母亲腹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意识,有知觉,能领悟很多高深的东西了。所以才有所谓“胎教”之说,那确实是很有用的。据史籍记载,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怀孕的时候,眼不看邪曲的场景,耳不听淫逸无礼的声音,口不讲傲慢自大的言语。甚至从不歪着身子睡觉,也不偏斜着坐、跛着脚站。更精细的是,连切割不正、气味腥膻的食物都不吃,席子没摆正也不坐,夜里就让乐师朗诵诗歌。其实就是一个意思: 要让自身传递给胎儿的一切信息都是纯正的、高尚的、有益的。所以姬昌一生下来就非常聪明,太任教他一,他就知道十。人们都赞叹说,这全因太任的胎教做得好。
所以从学习的角度而言,如果家长懂教育,一定在胎教时期就多让自己和胎儿一起聆听很多纯正高雅的经典,这样孩子生下来多半更聪明,更有悟性。这是我亲眼见证过的,接触过好几个极聪慧、极灵敏的孩子,无不如此。
反而是很多成人,从出生后就开始受后天环境与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偏颇狭隘,自以为是,越来越没有智慧,没有悟性。而小孩很天真,反而思想更简单,更开放,什么都能接受,什么都能不带成见的去观察与思考。这时候如果被灌输各种谬论,就很容易形成后天观念,而且越来越顽固。而这时候如果能有效引导其博览群书,广闻百家,就很容易奠定开阔的思想视野与生命格局。
我就重点讲了一个词: 水月。就是在佛家看来,世间一切万事万物,人生悲欢,俱如镜中花,水中月,看上去很鲜艳,很光洁,很真实,其实并没有那么真实,其实不过像一种倒影。举个例子,就像昨天晚上邹佳辉(其中一人)背诗,背的头昏脑涨,两眼泪光,竟连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了,肯定当时很恼火。但是这件事情当时觉得很真实,现在回想一下,还有那么真实吗?还能在你眼前看得见摸得着吗?你还能亲眼看见,亲手触碰到昨天晚上那个眼泪汪汪的自己吗?那个自己,以及当时的情绪,当时老师说的话,现在看来,不就像是一场镜花水月,一场梦幻泡影吗?……其实,你这一刻,已经触碰不到上一刻的自己了,你现在吃完了早餐在读书,已经碰不到吃早餐时的自己了……因此,如果你能用这样的思维看待眼前的事情,心里就会平静很多,而不会被学习的压力、老师的批评所动摇了,你就能更专注、更高效的走你该走的路,做你该做的事。用这样的心态学习和生活,思想就会简单很多,智慧很多,身心就会轻松很多,快乐很多……
? 其实正如这首诗里说的,?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水月都可以与其沟通禅意,鱼龙都可以聆听梵声。佛法的无量智慧犹如慈悲甘霖,是可以平等无别,润泽一切生灵的。在过去的记载中,曾有高僧对着一堆石头说法,还能有一对飞鸟听闻佛法,觉得只有万物之灵的人类能返本归真,遂一头撞死,转生成了人类,又来听闻佛法了。当然,我们可不主张去当和尚当尼姑,现在的佛教已入末法,乱象太多,很容易就误入歧途,而不能自觉。我们的教育所主张的是,将儒释道西与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用更开阔的视野来进行更深透的对天地宇宙和人生命运的洞察,从而更智慧的面对现实人生。
也不必觉得小孩子听不懂。重在创建一种环境,潜移默化,点点熏陶,天长日久,自生慧心。有时候听得津津有味,面带微笑;有时候听得如听天书,云山雾罩;有时候听得抓耳挠腮,眉头紧锁;有时候听得拍案叫绝,手舞足蹈……都是正常的。只要在持续惊动其内心与思想,而又能有一个正大光明的方向引领与贯穿,就是好的。
司马光六岁就跟着父亲一起聆听大人们的讨论,开始能听懂几句?最后却造就了一位史家宗师级人物。李嘉诚也是当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就让儿子坐在专门的小椅子上列席高层会议,开始他们又能听懂几句?据说开始兄弟俩更多的是觉得新奇好玩。有一次看父亲和各位董事讨论工作,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吹胡子瞪眼睛,兄弟俩吓得哇哇直哭,这时李嘉诚就说:“孩子别怕,我们争吵是为了工作,正常现象,木不钻不透,理不辩不明嘛!”……可以想象,这样的熏陶对两个儿子今天的非凡成就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而文化的熏陶,学问的积淀,智慧的开启,思维的锤炼,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2018.3.30
原诗:
送僧归日本
唐 · 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