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苏轼是怎样的?
苏东坡闻名的不是因为颜值,而是因为才华。世间才华横溢者多矣,但苏东坡是独一无二的。此话怎讲?北宋有个学者叫章元弼,娶了美女为妻,婚后,妻子发现丈夫整夜读苏东坡的诗,对自己不理不睬,美女总是脾气大,对丈夫说:既然你爱苏东坡胜过了我,那么,把我休了。这本是威胁,没想到章元弼真的把她给休了。苏东坡有无数狂热的粉丝,包括皇帝在内,宋史《苏轼传》上写道:“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良,称为天下奇才。”都说文人相轻,但苏东坡折服了一堆才子。秦观秦少游,名气大吧,“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得多好,秦观不是一般的人,文采风流,人也风流,有许多女友,他死的时候,甚至还有一个歌伎为他殉情。但秦观这样的人,满心佩服苏东坡,他的名言是:“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苏东坡当过徐州太守,人称“苏徐州”。
单凭他那首妇孺皆知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就足以印证东坡居士的豪放吃喝之风。大家都知道荔枝虽好,品相晶莹剔透、口感水润丝滑,尤其是冷藏之后的糯弹口感,真是浓浓的诱惑啊。但是荔枝特别容易上火,一天吃上一斤半斤普通人都很容易着不住了,一天吃上三百颗荔枝是个什么概念?东坡居士半夜会起来偷偷流鼻血吗?不说别的,单凭这气势,咱们也得给东坡居士这硬朗豪迈的吃货风格点个赞。
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被任命为凤翔府签书判官,他从蜀江碧透,山清水秀的四川来到凤翔,看到这里“有山禿如赭,有水浊如泔”,天旱少雨,黄土滚滚,加上兵患之灾,赋役很重,老百姓的生活艰难困顿,就立志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遍访当地名流,寻求治理之法,偶然的机会,他在凤翔县城东南发现了饮凤池,当即就沿溪水上行,找到了水源。经过与凤翔太守商议后,即组织人力,凿开泉眼“凤凰泉”,引出一渠清水,又在古饮凤池的旧址上掘池筑堤,修了一座水库,就是东湖,既浇灌了周围的良田,又可以供人们游玩。
等到变法的新党垮台,王安石的对头司马光得势,苏东坡也迎来了一段短暂的政坛黄金时代,回到京都后,短短八个月,连升三级,成为翰林学士,三品大员,替皇帝草拟诏书,靠近了权力的核心。但他很失望地发现,旧党取代新党后,不过一丘之貉,党同伐异,腐败堕落,视百姓命若草芥。他奔走呼吁,频频上奏,却无济于事,反遭诬告陷害。他陷入了一种困境: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无奈之下,他再度自求外调,去杭州,万民拥戴,修了惠及杭州千年的“苏堤”。但他口碑越好,朝廷的小人们越妒恨,他离开了杭州,又先后到扬州定州为官。噩运很快又来了:太后病逝,小皇帝执政,新党又再度掌权,苏东坡先被贬到宁远,接着贬到惠州,离中枢越来越远,到他62岁的时候,居然被贬到了海南岛儋州——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苏东坡以朋友多著称,他这一生遭遇了很多小人,但结识了更多的朋友。他对小人发过脾气,表达过愤怒,但他一生不恨人。他年轻的时候有个朋友叫章惇,后来成了他的仇人,下手甚狠,恨不得整死苏东坡。苏东坡晚年还被流放到海南,就是拜他所赐。垂垂老矣,他终于得以渡海回来,而章惇却失势被贬到海南,章家唯恐苏东坡“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皇上面前落井下石。但苏东坡回信给章惇长子章援,仍称章惇为丞相,信写得很动情:“轼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增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