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场旅游

静静读书,灵魂却如同经历一场壮游。

我有一个狂热于世界各地旅行的朋友,疫情前她工作生活之外的常态就是,去外国游学几个月,再去印度呆上几周,一会儿在东边,一会儿又去了西边。但凡有假期、有空档,绝不允许自己窝在家里。年前去她家,却意外发现朋友在家置办了一个阅读角。

单人沙发,惬意舒适,带阅读灯的可调节阅读架,书翻开可以支撑在那里。

白天有窗边的阳光,有时微风吹过,轻轻浮动白色的纱帘;夜晚有温暖的灯光,绒毛毯子挂在一边,人随时可以窝进温暖的包围。 她说,只要她离开那儿,家里的加菲猫就会蜷到那儿,“连猫都知道哪里最好、最舒服吧”。

看她去年一年读过的书单,从某个特定主题的书,到某个作家的所有作品,从偏门书,到热门书,从新书到经典,涉及艺术、设计、 美食 、生活、地理、 历史 、心理学、科幻小说等等诸多领域。

想象,她静静坐在那个角落,思绪却同她之前背着大大的双肩户外背包,换乘于各个国家的航班之间一样。只不过,思想的旅行不仅能穿越大洲大洋,还能穿越古今时间。 读书与旅行,就是如此相似啊。

对她来说, “不是提供某一种固定的生活解法,而是发现世界各地各不相同的生活面貌” ,旅行和读书,都是。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曾经经历过这样一刻:

赶地铁时,那个匆匆从你身边快步走过的女孩,挎包敞开着,一本书探出脑袋。亦或,公交车上,你看到静静读书的人,心里好像自然生出了一股欢喜,流淌而过。

《但是还有书籍》里,有一集拍的是各地图书馆,南京的,北京的,藏区的……

其中有一个故事,主人公叫顾晓军,是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在每天有上千名读者涌入的国图,他已经工作了十几年,每天的工作就是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诸如,“什么书应该去哪里找”,“厕所在哪儿”……

直到有一天,有人在网上发帖“找”他。“那个管理员,自然卷……金属框眼镜!!!微胖!!!鼻子有点大!!!他每次都在自学波斯语!!!我觉得他好牛啊!!!”

这个充满了无数感叹号的帖子,好像悄悄地揭开了一个秘密——一个静静读书、专注在书本里的人,所拥有的无限的感染力。

顾晓军在国家图书馆工作的十几年里,自学了包括希腊语、拉丁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等十几门语言。在他的笔记本里,他仔细摘抄着每天阅读到的他认为好的内容,并尝试用其它别的语言,在另外一页翻译出来。

看似谦谦温润的他,读到自己喜欢的诗句,忍不住激动得泪流满面。他说,他有时候会忘记自己是来工作的,觉得自己就是来读书的。而他肯定没有想到,自己静静坐在那里读书的样子,却无意间给了许多人激励。

一位男士在离开北京前来国图看能不能遇到顾晓军,他说自己19年在国图准备博士考试,每次从顾晓军的座位前路过,看到他专心致志地读书做研究,如同一个扫地僧一样,无形中给了当时的他很大的力量。

我们常常是孤独的,但这不代表我们和他人没有连结。静静读书的人,互相感染着对方,就像顾晓军形容, “I am alone,but never feel lon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