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四溢的古诗文_酒香句子
历览中国古代文学,多少文人墨客总是饮酒就想起了诗文,赋诗作文又想起了酒。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是杜牧《江南春》中的诗句。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也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酒与诗文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总能从一部浩瀚的中国文学史中闻到一股浓浓的酒香,即使在语文课本中,我们也可初步领略一番酒香四溢的古诗文韵味。
一、借酒消愁。以解其忧
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满怀大济苍生之志却怀才不遇,多次遭贬,在忧愤中寄情山水,聊以忘忧:“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这游览之时必不可少的伴侣仍是酒。“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这醉与梦中隐藏着作者的悲苦有多少人能真切地了解,酒又能消解作者几分愁绪呢?惟其如此,素有“酒仙”之誉的“诗仙”李白,也会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迷茫。
二、借酒抒怀,以明其志
自号“醉翁”的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就让一股酒气贯穿在他的《醉翁亭记》之中。他娱情山水,饮酒为乐,却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酒不醉人人自醉――“太守醉也”,与民同乐,乐在其中。酒,成了欧阳修抒情言志的媒介,也成就了一篇千古奇文。
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而不坠其志,在隆冬之日里仍怀着“酒酣胸胆尚开张”的激情,“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抒写了“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那样壮怀激烈的愿望。
以其隐者之高风亮节为世人称道的东晋诗人陶渊明“性嗜酒”,人们称他“诗中有酒,酒中有诗”。他曾写下20首《饮酒》诗,入选教材的第五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道出诗人摒弃人世纷扰,回归自然的恬然之心。
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作家,宋朝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用“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展现出自己无忧无虑的生活画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写出闺中女主人憧憬着美好生活,关切着美好的事物。
诗圣杜甫得悉官军收复蓟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一释积郁,豪放地饮酒歌唱,生动地表现了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
南宋诗坛上独占鳌头的陆游,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农家的好客至诚,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唐代边塞诗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以奔放的热情给我们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塞上军旅饮宴图,抒发了一种狂热豪放的激情。
三、借酒道情,以慰人心
孟浩然与故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恬淡中分明蕴含着友人相聚的欢畅。
刘禹锡虽长期被贬,仍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答谢白居易的款款深情。
范仲淹则长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征人遥思故里的惆怅之情。更以“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道出了迁客骚人览物时因物而喜之情。
《诗经》说“诗言志”,正是酒与情思这份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让酒与中国古代文人乃至中国古代文学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让后之学者有了品不尽的酒之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