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⑵ 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2、过程与方法:

 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使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所用的典故。

  教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锦瑟》

 教学方法

 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题为意境(补充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品:拒绝涵咏,品味语言

 一、导入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只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我们一起完成下面诗句对接(幻灯片)《三维设计》P54名句约记。名句的作者李商隐代表作《锦瑟》。

 二、目标展示(幻灯片)

 三、赏析《锦瑟》

 四、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背景简介。(三维设计P55)

 2、听录音。

 3、诵读。(全班,个人,自由背诵)

 4、把握感情基调:伤感哀怨。(多读)

 五、合作探究(讨论归纳,以小组为单位)

 1、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⑴ 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

 ⑵ 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

 2、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⑴ 典故情怀:

 明确:

 ① 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

 ② 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③ 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

 ④ 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

 ⑵ 意境:朦胧,凄怨,迷离

 ⑶ 感情:惆怅,伤感(多读)

 3、你认为全诗的主旨是什么?(各抒己见,引导:经过追忆往事,使人的情结,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作者为什么惘然(为此情)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究诗歌主旨(参考课后练习一)(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寄兴说)

 一般人认为此诗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怨凄美的歌。

 六、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抽背)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商隐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灾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八、归纳本诗艺术特色

 1、朦胧的意象。

 2、哀怨的基调。

 3、凄迷的意境。

 4、华美的语言。

 5、象征的手法。

 九、拓展

 以用散文的语言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进行描述。(运用课堂对意境把握的方法)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明确:《巴山夜雨》答案。

 十、背诵全诗(作业)

 板书

 聆听繁弦,追思往事→起兴

 庄生梦蝶:沉迷于美好情感(怀恋)

 用典{望帝托心:托春心于锦瑟(迷惘)

 锦瑟{海月珠泪:月夜听瑟,眼泣出珠泪(悲伤)}语言清丽

 意境凄婉

 蓝天玉烟:昔日年华依稀可见(搓掉)

 无穷怅恨,点明题旨→反映

  第二课时(马嵬)

 一、导语设计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败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请看《马嵬》

 二、作家作品

 三、整体把握

 1、请学生自读诗歌,明确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讥讽。

 2、了解全诗的大意。

 明确:诗人: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妃之死,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所发生的.悲剧的经过,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结,更丰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

 1、提问:《马嵬》诗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2、提问:首联中用典故,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3、问“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4、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间”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了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5、提问:“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惜安今危,惜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6、提问: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两相映衬,杨贵妃被“赐死”的结果,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7、提问:谈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作用是什么?

 明确:“诗眼”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唐,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至于自己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五、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1、讽意至深,用笔至细:

 讽意:

 ⑴ 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

 ⑵ 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

 ⑶ 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

 用笔:

 ⑴ 倒叙的方法。

 ⑵ 措辞的委婉。

 ⑶ 立意含蓄。

 六、作业布置

 1、完成《三维设计》中知识库与知识测控1~4题。

 2、背诵全诗。

 板书

 {此生休→他生→此生}

 马嵬 {无人报晓→昔乐昔安→今苦今危}对比(不及卢家)

 (其二){六军驻马→当时笑牵牛→此日同驻马}批判锋芒

 {总结反思→为什么皇帝不如普通百姓}直指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