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惜春:人言我冷面冷心,其实我只是看破之后宁可孤独也不违心罢了
贾府败落后,惜春的结局是在妙玉原先待过的栊翠庵出家,缁衣顿改昔年装,青灯古佛常相伴,终其余生。
但根据脂砚斋批语,惜春的结局却是最终“缁衣乞食”。
但我并不希望是脂评本的“缁衣乞食”结局,因为惜春这一生已经很累了。她早就成了一个心冷心死的人,只求这俗世纷扰不再打搅,就让她安安静静当一个姑子吧。
人们都说妙玉是个冷面冷心之人,其实,惜春更甚。
但没有人天生“冷血”,这跟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很有关系。
很多人常常说“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做的很多事情说的很多话往往都会忽视孩子们的感受。只是孩子真的什么都不懂吗?
最近看了很多“孩子们写的诗歌系列”,让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叫早慧。那些诗作的文笔既有符合孩子年龄稚嫩,可是却能从中读出很多感觉不符合他们这个年龄的成熟,甚至是忧伤。
而那些,都是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倾听的心声。
惜春很小就没了母亲,而父亲贾敬又整天沉迷于和道士胡羼,至于胞兄贾珍也不过是终日和纨绔子弟斗鸡走狗的人。所以在兄嫂那里也得不到什么关心。
除了贾母怜惜她一点,把她接到了荣国府给了她一丝温情。
惜春也是知道谁对她好的,最后也只是贾府“树倒猢狲散”,贾母也亡故了,才彻底心灰意冷的。
如果说贾府“树倒猢狲散”之后,贾母还活着,那么鸳鸯也不会殉主,或许她也会愿意和鸳鸯一起侍奉贾母。
说到底,惜春是一个从小缺爱的孩子,所以这样的孩子从小就会觉得自己是被嫌弃的,所以总是“冷眼旁观人世情”。
而贾母虽然怜惜她,只是贾母还有宝玉和那么多女孩儿要疼呢,对惜春好很多时候也只能出于一个长辈疼爱晚辈的基本关怀。也不可能整天对她嘘寒问暖的,更多的时候惜春还是在自己的小角落里默默生活。
惜春是一个喜好安静的人,她最突出的特长是擅长作画,甚至后来贾母让她画一幅关于“大观园”的画说要送给刘姥姥。
其实能静下心来喜欢画画写文章的人骨子里都是“性喜静,意清幽”的。而且他们也能耐得住性子,耐得住冷清。
惜春这样的性格也让她跟妙玉成了好朋友,两个人有话可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交什么样的朋友。
妙玉是一个不仅爱清幽,骨子里还是相当清高的人。所以说惜春身上也有十分清高的品质。
只是,惜春的清高有十分“过分”的表现就是撵走没有过错的入画,连凤姐和尤氏都觉得入画没有错,可是惜春坚决不要她,还因为这件事情彻底和宁府断了关系。
其实说惜春对入画一点感情也没有也不是太科学,因为惜春身边至少还有一个入画一直照顾照顾她。只是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跟宁府断绝关系,而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可以断得干干净净。这正好找到一个契机。
或者说,“入画事件”是她达到这个目的不得不舍弃的牺牲品,而两相比较而言,有得必有所失吧。
她羞耻生为宁国府的人,至于宁府肮脏丑陋的程度到底如何,不如借用一句柳湘莲的话“东府只有门前的两只石狮子是干净的”来证明。
连柳湘莲一个外人都知道了,惜春怎么又会不知道,她可是为数不多的明白人之一。她自尊心那么强,那么清高,又怎么能忍受别人这句话中把自己也包含在里面。
自己从小就是属于被宁国府抛弃的孩子,没从那里得到一点温暖也就算了,竟然还要陪着他们一起承担骂名,别说搁惜春这么个自尊心极强又十分敏感的人这儿受不了, 换谁谁爱让跟自己无关的脏水泼到自己身上啊。
关键是人家总不会就挑一个你惜春单独放一边说:“这宁国府太肮脏了,可里面有一个小姑娘惜春不跟他们同流合污。”
人家要骂肯定是骂一家的啊,更何况,惜春不过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罢了。
她越是对抗坚决,其实越是体现出她内心的悲哀与无力之感。
但惜春也不总是这样给人感觉“寡冷”,她也有为数不多的性格乐观开朗的一面。
其实众人在这场“闹剧”中千姿百态的表现也都符合个人的性格,也都是众人最真实的自我表现。
没有谁是生来喜欢忧郁的,只是生活中一些别样的有温度的事情又能让他们瞬间卸下防备一会儿。难得的久违的阳光,总是可以在疲乏中暂且释放一下被压抑的真性情。
惜春“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就像一个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在撒娇。而惜春是从小没有得到过母爱的,但她拉着她奶母自然而然地想要索要关爱的表现是可以体现出那是她潜意识里一直想要也一直缺失的东西。
说明,想要被爱是每个人的天性。
只是因为得不到,心才一天天地逐渐冷淡下去的,直到最后感到被遗弃之后就也对别人没有什么热情了。
然后惜春就被很多人说是“自私的”,“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其实也不能过分苛责她。
最后她的原则就是保全自己,再也不去管别人了。听说这符合小乘佛教里的“自渡”理念。
只是惜春的“自渡”又有什么错误呢?她向往的光明世界里没有那么多黑暗和丑陋,没有那么多算计和仇恨,有的只是至清至静。
她愿做那佛前的一朵莲,修炼心法永无杂念,忘掉尘世纷扰,只求此生静好。
她的冷面冷心,到底只是看破之后宁可孤独也不违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