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则的诗句孔子
1.描写"规矩"的诗句有哪些
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离骚》先秦:屈原
原文节选: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2、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九辩》先秦:宋玉
原文节选: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
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译文:
暗自赞美申包胥的大志气,又担心时世不相同。为何时代风俗偷奸取巧,破坏了规矩妄自改凿孔。
要独自耿直光明不随波逐流,仰慕先圣遵从德教老传统。在混浊的世界身处高位,不是我心希望的光荣。
3、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运命论》魏晋:李康
原文节选:
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译文:
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
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4、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哀时命》先秦:庄忌
原文节选:
块独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叹。愁修夜而宛转兮,气涫沸其若波。
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骋骐骥于中庭兮,焉能极夫远道?
译文:
我孑然独处深山沟啊,心中悲切长叹声声。愁苦啊,长夜难眠愁思宛转啊,心潮起伏就像那水沸浪涌。
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千里骏马在庭院里奔驰啊,又怎能把万里行程跑完?
5、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抛弃圆规和角尺——《胠箧》先秦:庄周
原文节选:
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译文:
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
削除曾参、史鰌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
2.关于“规矩”的古诗有哪些1.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
释义: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2. 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离骚《九辩》
释义:为何时代风俗偷奸取巧,破坏了规矩妄自改凿孔。
3. 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李康《命运论》
释义: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4. 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张忌《衰时命》
释义: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
5.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东方朔《七谏》
释义:他们废先王之法而不用,一味贪求私利背离公正。
6.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东方朔《七谏》
释义:抛弃彭咸以伏节死直为乐的高贵品德,废除了巧倕用以规矩曲直的绳墨。
7. 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柳宗元《梓人传》
释义: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这不也是错误的吗?
8.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柳宗元《梓人传》
释义:我说:不是这样!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
9. 俗迁渝而事化兮,泯规矩之圜方。——张衡《思玄赋》
释义:恭敬谨慎顺应礼法啊,遵循法度规矩而不失误。
10.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韩愈《符读书城南》
释义:木工制造车轮和木箱面前,木板就是规矩。
3.关于描写孔子的诗句孔子身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其人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4.关于规则的诗句我倒~~怎么感觉你这题目是出着玩的啊要古诗、也不说要什么样的。。是古诗就行是吧?嘻嘻、、我教你首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呵呵、、开玩笑的啦。。。
词行不?我有几首很喜欢的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醉花荫》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首诗也蛮有意境的耶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L的、、《无题》不就是古诗?!你不认诗啊
5.论语里边有关行为规范的句子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出自《论语·阳货》。弃,鄙弃。传播从道路上听闻的传闻,这是有道德的人所鄙弃的事。这是孔子教导学生的话,意在劝学生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人对事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出自《论语·颜渊》。非礼,不符合礼。勿,不要。动,行动、做。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不要说,不符合礼的不要做。这是孔子关于君子行为规范的名言,强调一切以“礼”为依归、为准绳。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出自《论语·雍也》。仁德之人,自己想成事立身,也让别人成事立身;自己想人生顺达,也让别人事业顺达。这是孔子对“仁者”所提出的道德标准。
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自《论语·里仁》。方,指确切的方位、去向。父母健在,不远游他乡。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远出,也要告知父母确切的去向。这是孔子教导天下为人之子者的名言。
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论语·里仁》。父母的年龄,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一来为他们的健康长寿而高兴,一来为他们垂垂老矣而担忧。这是孔子告知天下人如何做子女的明训。
6、刚、毅、木、讷,近仁。
出自《论语·子路》。刚,刚强。毅,果断。木,质朴。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此指语言谨慎。近,接近。刚强不屈、果决坚毅、质朴诚实、言语谨慎,做到这四条就差不多接近“仁”了。
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出自《论语·泰伯》。不知礼仪,而只知一味态度恭敬,就会很累;不知礼仪,只知处处谨慎,就会让人做事说话缩手缩脚;不知礼仪。
8、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出自《论语·颜渊》。居,在。之,指官位。无倦,指工作不懈怠。行之,指执行国君之命。以,用。忠,忠诚、忠心。为官之人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勤奋努力;对于君主的指示应该忠诚地予以执行,不打折扣。这是孔子所提出的“为官之道”。
6.关于“孔子”的诗句有哪些1.《训儿童儿首·孔子》诗人: 陈淳 朝代: 宋代
孔子生东鲁,斯文实在兹。六经垂训法,万世***宗师。
2.《太公孔子》诗人: 方回 朝代: 宋代
禔身涉世谩多忧,运去时来不自由。孔子三千难变鲁,太公八十尚兴周。星辰岁久常差度,江海潮生会倒流。万有盈亏理如是,可须悭作醉乡游。
3.《悲哉孔子没》诗人: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悲哉孔子没,千岁无麒麟。蚩蚩尽鉏商,此物谁能珍。汉武得一角,燔烹诬鬼神。更以铸黄金,传夸后世人。
4.《孔子》 诗人: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5.《答伯庸》 诗人: 冯京 朝代: 宋代
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为饿夫。
7.孔子的名言交友规则是什么《论语 学而》第8章: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个句子的问题在于断句,有人断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解释为:“君子不严肃就没有威信。学习才不会固步自封。力主忠信。不要与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犯错就不要怕改正。”其中有几个问题:“重”是什么意思?“学则不固”是“不重”的结果吗?“无友不如己者”该怎么解释?
先看第一个,重如果解释为严肃,那么孔子是叫我们保持严肃、凝重的表情,来获得威严吗?那跟巧言令色的伪君子有什么区别呢?所以“重”不是严肃凝重,也不是让我们吃得胖胖的,而是“自重自爱”的意思。自重则他重,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谁还能信任你呢?所以“威”指威信、受人尊重的意思。
第二,“学则不固”不似一个完整的句子,它与“不重则不威”句式相同,二者应该是并列的关系,***用“君子”这个主语。固可解释为局限住,故步自封。但我觉得如果与“君子不重”是关联的一句,表示的就应该是人不自重的另一个后果,即“所学的知识、品德难以固守”。一个不自重的人,整天嘻嘻哈哈、吊儿郎当,也许有点小聪明,老师教的知识都能懂,但转眼就抛到脑后了,不能固守。
再看“无友不如己者”,不少人都解释为“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我就要问孔子:怎样才算超过自己的朋友呢?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孔子在后文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这里意思的就矛盾了。见贤思齐,见过思改,与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交往,也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失败的教训啊。所以过去的解释非常不合理。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认为“无友不如己者”,无不通“毋”,友也不作动词,而是名词“朋友”的意思,也就是说“没有哪个朋友是比不上自己的”,都可以向他们学习,这也是一说。但在《论语》里,一般“无”都通“毋”,“友”作名词时作“朋”。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其实与前边“主忠信”是合在一起的完整句。意思是说:“我们自己做个忠信的人,不要与不象自己这样(忠信)的人做朋友。”如是“象”的意思。
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不会受人尊重,所学的知识、德能也无法固守。自己力主忠信,不要与那些不忠信的人做朋友,有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孔子意在指出“自重”、“忠信”两种求学态度的重要性。
自重,与人相处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对自己来说可使所学的知识扎实稳固。
忠信,与人相处能交到忠信的朋友,对自己的过错也能实事求是地改正。
从上下文来看,自重、忠信与上章的贤贤易色等内容,都是指为人处世、学习的态度,彼此关联性很强,说理逻辑通顺。
浅见,不妨存疑。
8.有哪些关于孔子的诗句,名言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是可忍,孰不可忍? 1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朽木不可雕也。 1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8、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2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2、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3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之。
39、不学礼,无以立。 40、有教无类。
4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4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50、礼之用,和为贵。 5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5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56、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5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5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6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1、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6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3、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4、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6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8、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69、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7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7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7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7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7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7、德不孤,必有邻。 78、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7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0、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8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83、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8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86、博学之。
9.描写"规矩"的诗句有哪些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离骚》先秦:屈原原文节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2、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九辩》先秦:宋玉原文节选: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译文:暗自赞美申包胥的大志气,又担心时世不相同。
为何时代风俗偷奸取巧,破坏了规矩妄自改凿孔。要独自耿直光明不随波逐流,仰慕先圣遵从德教老传统。
在混浊的世界身处高位,不是我心希望的光荣。3、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运命论》魏晋:李康原文节选: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译文: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
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4、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哀时命》先秦:庄忌原文节选:块独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叹。
愁修夜而宛转兮,气涫沸其若波。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
骋骐骥于中庭兮,焉能极夫远道?译文:我孑然独处深山沟啊,心中悲切长叹声声。愁苦啊,长夜难眠愁思宛转啊,心潮起伏就像那水沸浪涌。
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千里骏马在庭院里奔驰啊,又怎能把万里行程跑完?5、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抛弃圆规和角尺——《胠箧》先秦:庄周原文节选: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译文: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
削除曾参、史鰌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