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怎样穿插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应怎样穿插审美教育
一、诵读诗词,感悟美境
诗歌的语言,是最为凝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一切文学语言中最纯粹、最有艺术魅力的语言。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便是典型一例。教学中,我有意地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具有意象的事物串起来,细细感悟,并勾画出一幅由这九个事物组成的画面,以此来体会诗词的美感。在反复地诵读中,学生们不仅体会到诗歌语言的节奏美、音乐美、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形成想象中的图画美。
凡是优美的诗歌,都是“情动于中而形于音”的产物,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外化。如:《归园田居》中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过故人庄》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书湖阳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阀送青来。”《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这些名诗佳句都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感抒发。因此,在指导学生诵读诗歌时,我要求学生通过对诗歌音调节奏的感受,由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诗中情感的熏陶,从而提炼和美化了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