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诗是如何流传下来的,是固定的人搜集的吗?

作品能否流传下来与有没有诗歌刊物关系不大。如今诗歌刊物满天飞,又有几首诗能得到众口传颂呢?就算是拿了大奖,普通人不认同,最终也就是在那些自嗨自得的小圈子里面有些互捧的名声罢了。而其实这种小圈子里面的人,是最互相看不起的。当面讲点客气话,背后就把你送的诗集拿去垫桌子了,如果厕所里正好没纸了,大概率就是厕纸的下场。为什么?因为东西不过硬,正好擦屁股。唐诗到底如何流传下来的呢?

众口传抄

古诗中能流传下来为都是好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众人争相追捧的好作品。当然,众口传读,争相抄送只是这些好诗流传开、并得以保存的一个路子。但是通过这个路子保存下来的作品都是经过反复考验的精品。

在唐以前,诗其实是歌咏产品,也就是说是文艺活动的实质内涵。即使到了中唐,乐府诗的复兴也说明了这一点,诗是用来唱的。民间文艺活动、宴乐表演中的唱曲,其实就是唐诗的另外一种形式,如《凉州词》之类的,这是音乐与文学***同发展的必然形式。而宴乐、传唱也就成为了诗的重要传播途径。在庙堂之上和江湖之远,好诗作都是欣欣向荣,既得官方支持(科考),又受百姓欢迎(娱乐),而这两种方式都是要做记录的。

我们现在听到好听的歌,写得好的歌词,是不是也想把它抄下来?特别是少年时。官方有记录,民间有追星。整个社会对诗的重视,让好诗人的好作品总会在不同的渠道被记录、保存、传唱。文学作品最好的保存方式,绝不是把它锁起来,而是把它扔出去,让它在社会中广为流传,自然长生不灭。唐诗就是做到了这一点。

自行整理

李白在世时,名声如日中天,所出的诗必有人传诵。不过他还是自行整理了自己的诗集,在去世前交给了叔叔李阳冰。杜甫在世时名声不显,诗集大都是自行整理。后来孙子将他的诗作交给元稹,委托他写墓志铭,经过元稹、白居易的大力推荐,杜甫才名声日隆,逐渐与李白并肩。这两人正是诗人生前生后名的代表,但是他们有文人都有的个性,那就是珍惜自己的作品。也得以如此,才为我们保留了远比民间搜集、传抄更完整、更齐全的资料。这基本上是每一个文人都会做的工作,遑论诗人。

好与不好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人眼光不一样。诗人的作品,就是自己的孩子,值得爱惜、珍藏、炫耀。当然,也有很多人官当大了之后,就搜集销毁自己以前的作品,那是害怕自己年轻时期的不成熟对将来有影响。比如高适和李白相关的作品,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消失在文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