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干谒诗的含蓄美

孟浩然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 有羡鱼情。

此诗是描写山水诗歌的极品,也是干谒诗中的佳作。

? 先看作为山水诗的大气美。 开篇直接写洞庭湖的湖水,短短四句二十个字,反复用带有水的字“湖”“涵”“混”“清”“蒸”“泽”“波”来表现洞庭湖波涛汹涌、水天一色的大气磅礴。八月正是涨潮的时候,所以“湖水平”,湖水与岸面齐平;然后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来表现水势的浩大“波撼岳阳城”,好像把整个岳阳城撼动一般,这是景物带给人的感受。作者不具体描述某个单个的景物,全部是景物组合后的整体状态与感受。水、湖、岸、云、城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其中不乏道教用语,例如“虚”“太清”见《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指的是天空,孟浩然此时已经表现其较高的道性修养。 他一生喜爱山水,创作了大量的山水之作,正如陶渊明所言:“性本爱丘山”。

? 再看作为干谒诗的含蓄美。 所谓干谒诗,是指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诗题中的张丞相指的是张九龄,当时官拜中书令。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社会,千百年来受儒家思想的浸润,因此文人们保持着一种含蓄、内敛甚至孤傲的性情。但是饱读诗书的年轻人又渴望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就“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写作一些既能展示自己才华,又能表明自己志向,还能保住自己卑微的自尊心的诗歌呈递给上级官员,以冀引荐。写作此诗时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44岁,他有幸和张九龄成了万年交,于是写作了此诗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诗歌的最后四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 有羡鱼情。”化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意思是想渡湖而没有船只,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以此来比喻自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最后一句中的“徒”有作“空”, 我觉得“徒”字更好,“徒”的意思是“徒劳,空自劳苦;白费心力”,比“空”的内涵更加丰富,含蓄的表达自己曾经做过的辛苦努力,以及此时的急切和无奈。

? 孟浩然一生纠结于入仕与出仕的矛盾中,最后他终于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成就极高的文学造诣,也算是人生的圆满。